在线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正文

宁夏举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文章来源:电信维护组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主题 :宁夏举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19-12-11
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嘉宾介绍

李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郝留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包敏: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隋峰: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

访谈简介

12月11日,宁夏举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请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鹏、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郝留虎、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朱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包敏、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隋峰出席发布会,介绍全区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制度改革等推进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马英俊: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重大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举措,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营商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天,我们特地邀请到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郝留虎、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朱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包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隋峰,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改革举措推进情况及特色亮点,并回答大家提问。

首先,请李鹏副主任介绍政务服务改革方面的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鹏: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现将全区政务服务改革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及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在统筹抓好“放管服”改革的同时,牵头抓好优化营商环境“1+16”行动计划中的“优化政务服务行动计划”,着力在搭平台、促改革、强服务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助力营商环境建设。重点抓了如下工作:

一是构建智能化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按照全区“一盘棋、一张网、一条线”的思路,加快构建区市县一体、线上线下一体、服务群众和服务企业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畅通实体大厅、网上、掌上、自助终端四个服务渠道。

第一,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现有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29个,全面推行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分类“一窗受理”比例达到70%以上,90%以上事项进驻实体大厅,政务服务特别是审批服务事项基本上实现了由“分散办理”向“集中办理”的转变,全区大部分市县实现“只进一扇门”,并设置了不同的服务专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的功能不断优化,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和群众在办一件事时,基本上不用在大厅之外来回跑、不用在大厅之内来回跑、不用在不同窗口来回跑。其中,固原市“163”服务模式,一个窗口、一张表单、综合受理、分类审批模式走在了全区前列。

第二,政务服务“一张网”功能显著提升。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建成两年多来,为网上服务、“不见面”审批提供了基本条件。全区近40个专业审批系统、964个县级以上审批机构全部接入“一张网”,90%以上的事项实现“网上办”,其中80%的事项可不见面办理。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11名、西北地区第1名。经过3轮梳理,全区3万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在实现“三级四同”的基础上,今年又组织全区政务服务系统3000多名工作人员开展了梳理校核,实现“四级四同”,300多万个数据同步录入“一张网”,并顺利实现与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进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为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办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我的宁夏”政务APP上线运行,移动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数字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数字政府”建设统揽政务服务改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启动建设“我的宁夏”政务APP。经过4个多月的集中攻坚,打通对接30多个专业审批系统,新开发了300多个事项接口,“我的宁夏”政务APP上月中旬正式上线,第一批次有560个事项可掌上办,3200多个事项可查可评。目前,“我的宁夏”政务APP已注册用户近20万人,日活跃用户3万人次,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认定缴费、小微企业注册开办一条龙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极大便利。近期,项目组又完成了城乡居民社保、医保认定缴费一体化、电网缴纳等高频事项绑定,正在测试,即将上线,将为群众增添新的便利。下一步,项目组将分批次推出一波接一波的服务内容,使“我的宁夏”政务APP成为自治区最大的综合性的政务服务移动端,“我的宁夏”、点一点,将成为政府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靓丽名片。

第四,政务服务自助端成为全天候服务渠道。借助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和“我的宁夏”政务APP,银川市、石嘴山市等地区增设了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工商银行部分网点也开通了政务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服务。同时,自治区人社、公安、住建等专用自助终端,也进驻各级政务自助服务大厅,开辟了全天候政务服务新渠道。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放管服”改革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我们通过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倒推“放管服”改革加快步伐。

第一,在简政放权上见真章。自治区连续开展6轮行政职权精简压缩,自治区本级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到68.3%,非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全部“清零”,市县两级行政职权精简比例也超过了40%以上。将政务服务网延伸到园区,通过“店小二”代办服务,使企业一般事项办理不出园区。同时,开展“三减一提升”活动,政务服务事项累计压缩办理时间19831个工作日,压缩率达54%,精简材料762个,精简率12%,压缩环节504个,压缩率7%,取消一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第二,在协同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我的宁夏”政务APP,推动政府各部门按一件事梳理审批事项,再造业务流程,建成统一办事入口、统一事项管理、统一证照库、统一公共支付、统一数据共享等多个统一架构,在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改革,开发建设网上电子审图系统、网上“中介超市”,形成主题套餐服务188个、上下联审联办事项60多个。企业和群众办事套餐式、“网购式”服务内容不断丰富,通过采取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措施,极大提升办事效率,企业开办1天左右,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天以内完成。银川市“1230”、石嘴山市“8K·石好办”政务服务新模式都是协同改革、集成服务的典型。

第三,在服务下沉上见实效。全区200多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民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村(社区)设立了服务代办点,45个便民服务事项可不出村(社区)办理,5个事项“零材料”异地可办,有效缓解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是畅通投诉机制,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构建了分级负责、一体化管理的全区“12345”热线服务体系,建设了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和工作制度,在政府网站和“我的宁夏”政务APP公布营商环境20多项服务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发挥“12345”平台功能,整合自然资源、商务、工信、生态环境等多部投诉电话整合,实现了营商环境诉求“一号对外”,定期对服务内容进行抽样,让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今年以来,全区“12345”热线受理群众有效诉求117.07万件,回复办结113.6万件,办结率为97%。其中,涉及营商环境4600多件,主要是咨询、求助类,都得到了很好咨询解答,具体协调类都得到分办解决,总体满意率达到99%。

改革没有休止符,服务没有终极版。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改革步伐,构建联动融合、协同高效的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助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郝留虎: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大家好!根据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现将今年以来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形成全区齐抓共促改革格局。一是制定出台精准有力的改革措施。今年4月,自治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在全面评估、广泛借鉴、深入调研、系统谋划的基础上,围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15项指标,从企业全生命周期、提高投资吸引力、加强监管和服务3个维度,按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制定出台了“1+16”政策文件(包括1个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方案和16个行动计划),提出187项改革举措,着力减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降成本、优服务。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区效能目标考核,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牵头抓总,自治区政府各位副主席负责分管领域行动计划的推动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综合协调、统计监测、调研问效、专项督查4个工作组负责协同推进。各地各部门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推进措施,狠抓政策落实。三是建立协同联动的推进机制。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协同作战,持续开展督查调研,跟踪16个行动计划落实情况。通过走访各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业园区,与企业负责人、园区和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并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协调督促责任部门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建立完善了营商环境咨询、投诉、转办、督办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督促各地各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反映的问题。四是开展统一规范的监测评价。今年年初,委托第三方机构利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5个地市和宁东基地开展了评价,全面查找了问题和短板,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上半年组织银川市接受了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近期,委托第三方机构正在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方法,对全区各市、县(区)开展评价,检验“1+16”政策落实效果,对标国内一流,查找短板弱项。

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典型经验鼓舞人心。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叫的响、在区内属首创的典型经验,突出的有:一是在政务服务方面,聚焦审批服务便民化和“一网一窗一门一次”改革部署,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通区内30多个政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我的宁夏”政务移动端,组织实施全区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政务服务效率全面提升。二是在企业开办方面,企业开办最快不超过1个工作日,银川市推行的“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上介绍推广了经验。三是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方面,推行“一网办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联合审图、多评合审、区域评估”改革,社会投资项目全程办理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此项改革经验在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四是在降低用户成本方面,宁东基地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此项改革经验在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中被通报表扬。五是在电力报装方面,推行低压用户“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户“省时、省力、省钱”和客户办电“零跑路”服务,电力报装最快4天完成。

三、提前布局,强力推进,力促营商环境改革再上新台阶。一年来,全区上下压实责任、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标中央部署要求,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对标企业群众期待,我们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下一步,我们将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再上新台阶。一是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围绕《条例》提出的改革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制定出台配套制度和改革举措。在全区开展涉《条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清理工作,对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条例》的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废止,推动消除“中梗阻”,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持续简政放权。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力精简行政许可、备案、登记等部门管理措施。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报装等影响市场主体投资事项的环节、时间、材料,着力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全面推开“证照分离”分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三是持续强化监管。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推进政府诚信建设,纠正招商引资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多措并举搭建银企沟通平台,畅通中小微企业“供血”渠道。四是持续优化服务。以“数字政府”建设统揽政务服务改革,强化资源融合、流程再造、协同联动,完成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用好“我的宁夏”政务移动端,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朱明: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根据新闻发布会安排,现将自治区公安厅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近年来,宁夏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公安部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突出理念创新,集中技术攻坚,推进精准改革,着力打造宁夏公安智慧服务“一张网”,全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办事更便捷、更满意。

一、铺开“一张网”,做优“软实力”,构建为民服务新格局

立足西部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积极借鉴兄弟省区先进经验做法,持续优化完善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明确了在“软实力”上做优做强的发展思路,组建成立公安厅执法管理服务中心,连续两年制定《全区公安机关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重点,各地各警种一体化推进、分层级落实、集约化建设,着力打造全区公安政务服务新格局,构建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融合共享、智能高效的执法服务管理体系。将平台建设与事项梳理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每月召开推进会,研究借鉴先进做法、梳理解决问题,抓平台建设进度、抓事项梳理质量,宁夏平台在实现“有没有”的阶段走在最优的路上。同时,从公安机关供给侧和企业群众需求侧着眼,力争在政策上、制度上寻求新突破,建立公安厅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区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定期与企业群众沟通机制,及时收集民意,聚焦办事堵点痛点,对标公安部《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群众60项措施》,先后推出宁夏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个30条”“补充15条”措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便民利企“新14条”,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

二、高度集成共建,强化流程再造,打造网上服务新平台

积极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大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部署精神,优化网上服务流程,持续推动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集成共建,最大程度让群众共享“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成果。融合共享“搭台子”。以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打通对接22个内外部业务系统,特别是与人口、社区警务系统完全打通,实现户籍业务“闭环”流转,减少民警二次登录,提高审批效能。建成公安政务服务“一网办”平台,主动融入全国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加强运维保障、安全防护。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近600万人次,注册用户达220万人次,实名认证率达全区总人口总数的30%,业务办结率达98.6%,群众满意度达99.8%。应上尽上“晒单子”。建立服务事项“体系化、标准化、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制度,定期梳理权责清单,307项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打包上网、全程在线,278项做到“零跑腿”办理、90.5%实现“不见面”审批,公安机关网上服务事项数量位列区直机关首位,在公安部平台上线数达97项,位居全国第4、西北第1。精心打造居住证“零跑腿”、案件查询及投诉、在线社区民警、身份证到期“双提醒”、开锁求助、线索举报等13个特色应用。再造流程“轻担子”。常态化修订完善审批流程,统一窗口单位、宁警通APP、PC端、自助一体机等平台政务公开资料,尽最大努力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办理时限。目前,公安行政审批项目由126项精简为97项,公安厅本级精简为39项,交管事项申办“四减免”清理、减免材料75%,治安事项一次性取消13种不合理、不必要材料,出入境5种非关键性事项申办容缺受理、审批,使“只跑一次”真正落地。

三、线上线下融合,推出延伸服务,促使群众办事更便捷

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一窗办、就近办、口袋办、掌上办”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实体窗口、网上大厅、移动服务、自助办理、定制代办五种服务新模式,全力打通公安政务服务神经末梢。条线结合“补优势”。公安机关窗口全部进驻区、市、县三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前端业务办理、后台数据流转,实现了网上网下服务事项协同办理、不同警种多项业务“进一门、集中办”。依托社区警务工作站,大力开展网上“枫桥派出所”建设,推行12项户籍业务“村级代办”,为农村偏远地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多点发力“强支撑”。在人员密集区域建成“无人警局”,研发推广“宁警通”APP,建立警邮、警银、警医合作机制,开通快递送达、免费邮寄、双向速递服务,成立“警保联动”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简易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实现了各类高频业务的24小时“自助办、掌上办”,回应了群众“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呼声,真正把服务的窗口开在群众家门口。树立品牌“促效能”。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枫桥式”派出所、“平安中国之珠”执法示范点、青年文明号等系列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带动引领作用,全区先后涌现出银川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机动车辆管理所、石嘴山市公安局人民路派出所等国家、自治区级先进单位,有效激发了公安窗口单位的工作热情。

四、加强管理监督,做实综合保障,确保一体推进不落空

宁夏公安政务服务体系能不能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关键在于一套成熟健全的管理运行保障机制。智能监督倒逼问效。坚持“从群众的视角提供服务,站在服务的立场加强监管”的工作理念,制定下发《宁夏“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八项制度”,创新研发公安网上服务“智能小管家”平台,建立区市县三级巡查机制,通过电子实时监控、办件智能督办、预警提示单、短信预警提醒等手段,做到审批流程运转到哪里、监督提醒跟进到哪里,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化管理。考核管理推动落实。将“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作为全区公安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网上服务“好差评”制度,对“群众不满意办件”做到全程回访、督办、整改,群众评价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和民警服务积分挂钩,真正用“硬杠杠”衡量“软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广。集中宣传和常态推广相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覆盖,举办平台上线启动仪式、粉丝见面会、“交通民警在网上等您”、“出入境广播空中连线”等特色活动,依托社区民警面广泛开展滴灌式宣传推广,彰显公安机关执法为民情怀,传递党委、政府保障民安、尊重民权、维护民利的温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包敏: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大家好!

根据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现将自治区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今年以来,全区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以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服务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优化办事流程,精简收件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增设办事窗口,加速实现不动产登记、税务、交易“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涉及缴税、房产交易的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由15-21项减少为3-7项,办理环节由7个压缩为2-3个。5个地级市企业类一般登记由20个工作日内办结,压缩至新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非新开办企业4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登记由30个工作日内办结,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注销登记即时办结,各项任务指标全部完成。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突出顶层设计。自然资源厅联合住房城乡建设厅、宁夏税务局、宁夏银保监局联合制定了《关于推动落实自治区营商环境“1+16”简化财产登记手续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制定下发了全区企业类不动产登记流程图及申请材料清单模板,在自然资源厅门户网站和全区21个登记大厅公开发布。5个地级市及贺兰县结合本地实际,对目录清单作了进一步优化和精简。按照“数据升级、系统重构”的思路,开展了不动产登记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组织编制了《宁夏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方案》,已通过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审定。

二是增设专办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全区21个登记大厅均设置了“企业专办窗口”,开通了“企业快速(绿色)通道”,涉企不动产登记无需叫号,优先受理,即时审核,快速办理。全区16个市县在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咨询台,安排专人咨询引导,对企业所持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初审,资料齐全、形式合法、数据准确、权属无争议的,由专办窗口人员直接受理;材料不齐全或面积、界址等发生变化需要补正材料或补充调查的,由预审人员一次性告知,待相关事项完善后即时办理,企业登记实现了受理即时化,办理便捷化,时效最优化。

三是鼓励基层创新,推动登记提速。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在简化财产登记手续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个别登记事项办结时限。银川市抵押登记48小时办结,石嘴山市抵押登记当天办结;吴忠市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业务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于企业急于贷款等特殊情况开辟“快捷通道”,即来即办。全区所有市县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和异议登记实现了即时办结。

四是严格收费标准,落实减免政策。各市、县(区)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各不动产登记窗口均在明显的位置张贴悬挂《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做到收费标准、适用情形公开透明、标准明晰、能减尽减。

五是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充分利用不动产登记系统“省级大集中”优势,在自治区政务平台统一布设了“宁夏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的延伸。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在银行设立了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窗口,开启抵押权登记“网上办、联合审”的审批新模式,利用微信、支付宝、POS机等手段实现现场缴费;中卫市建设了“便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自助设备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对在本市所有银行办理抵押登记产生的登记费全部核算后按月结清;大部分市县开发微信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微信预约、网上查询等服务,并在办事大厅设置了自助叫号机、自助查询机、自助打证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部署要求,以实现信息化技术支撑的“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不动产登记的信息集成、流程集成和人员集成水平,打通不动产登记与房产交易、缴税系统数据的共享通道,有效提升不动产登记质量和效率。对登记中涉及多个部门交叉办理的事项,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集成业务流程。2020年底前,5个地级市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个人类一般登记、抵押登记时间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类抵押登记时间全部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加快实现不动产登记与公安部门的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明、市场监管部门的营业执照、司法部门的公证信息、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法院的司法判决等信息的共享集成,大力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网上反馈、现场核验、一次办结模式,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不动产登记更好便民利企。

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隋峰: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大家好!

根据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现将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今年以来,自治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国办《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全流程、全覆盖”要求,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在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中,自治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激发投资活力”被列为全国典型经验做法,并通报表扬。

一是实现审批事项清单化。为杜绝“掐头去尾”“体外循环”,将111项审批事项按照“减、放、并、转、调”要求,规范保留77项。全区5市、14个县及宁东等全部制定并公布审批事项清单,真正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固原市将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规范保留64项。石嘴山市、吴忠市将77项审批事项全部定岗、定人、定审批层级,确保事项清晰、责任明晰。

二是实现审批时限可控化。按照既合理缩减时间、又防止盲目压减原则,优化重构“四个阶段”流程,将政府投资项目分为房屋建筑类和市政工程类,社会投资项目分为一般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和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共5种类型,分别制定审批流程图,实现一般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115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75个工作日、带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5个工作日、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将全流程审批环节嵌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每个环节审批时限进行“锁定”,在线监管。宁东新增装饰装修项目审批流程图,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

三是实现审批流程重塑化。针对多头审批、互为前置等问题,积极推进多部门联合作业的“大并联”审批方式。审批中,将与土地有关的事项全部放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与设计有关的放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并联审批,与施工过程有关的放在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与验收有关的放在竣工验收阶段并联审批,极大提升审批效率。大力推行区域评估和联合测绘,将环境影响评价等9类事项列为区域评估并改由政府统一实施,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建筑放验线、规划核实、不动产测绘等5个事项合并为一个综合测绘事项,做到“一口受理、限时办结、成果共享”。变革施工图审查方式,面向全国试点放开宁夏图审市场,将消防、人防等技术审查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并审查,审图时间从2至6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以内。针对住建部门承接消防审查职能的难题,争取自治区编办新成立消防设计处和相关科室,通过实行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相分离、推行消防专家委员会、将消防验收列为联合验收事项等方式,提升审查和验收效率。银川市对17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容缺比例达40.7%;吴忠市细化并联审批工作导则,建立分阶段征询服务、联席会议等一整套机制;宁东灵活开展区域评估和“多评合一”,为项目落地提速。

四是实现审批办理“一网”化。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建成覆盖区、市、县三级,具有在线并联审批、数据实时共享、全程督办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实现与政务服务和在线审批等专业系统联通、与国家系统对接。针对各地审批流程中的个性化做法,通过技术升级、流程重造、专项设定等方式,将银川市容缺受理、固原市“四多合一”等优化后的审批环节无缝植入审批管理系统,确保各地审批流程既达到自治区规范要求、又符合各市县实际。

五是实现审批服务集成化。积极构建“一个窗口”集成服务模式,制定“一窗受理”工作规程和企业、群众办事指南,明确各审批阶段申请表单、申报材料,实现“一门服务、一窗受理、一单接件”。全区5市、14个县及宁东全部规范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制定“一份指南”“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等标准化规范,大幅提升办事便捷度。针对改革初期企业、群众办事流程不熟悉的现状,石嘴山市创建“8K·石好办”服务品牌,银川市、宁东等地开展全程代办服务。自治区住建厅审批窗口连续44个季度获得自治区政务大厅“红旗窗口”,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六是实现审批监管链条化。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设置信用管理功能,与“信用宁夏”等系统联通,对申请人进行全链条信用监管。加强对告知承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凡不履行承诺的行为一律取消优惠申办资格。制定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办法和申请人“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对信用状况良好主体提供“信易批”等便利服务,对在审批报件中违法违规、不履行承诺的失信主体计入诚信档案并依法公开。推进水气暖企业入驻大厅服务,全区5市、14个县及宁东管委会等全部实现水电气暖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石嘴山市、中卫市在大厅设置“中介超市”,为申请人提供高效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改革要求,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点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提高审批系统使用效益、开展实施成效评估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审批“一网通办”、并联审批、高效办理,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扩大有效投资贡献力量!

马英俊:

感谢隋峰总工程师。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代表的媒体。

宁夏日报记者:

请问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本次改革推行的各项措施能够为工程建设单位和企业带来什么便利?

隋峰:

本次改革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关键是企业要认可、要说好,为此各相关部门及市县行政审批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审批手续简化了。针对审批事项多、杂、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在深入分析现有审批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基础上,坚持“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将111项审批事项按照“减、放、并、转、调”要求,规范保留77项。审批方式由以前的串联审批、互为前置改为并联审批,全区5市、14个县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承担审批职能的工业园区全部制定并公布了审批事项清单,真正做到“全流程、全覆盖”“清单之外无事项”。

二是审批时间减少了。按照既合理缩减时间、又防止盲目压减时限原则,在测算以往项目审批时间237个工作日基础上,优化重构“四个阶段”流程,针对建设项目投资主体不同、工程类别相异,将政府投资项目分为房屋建筑类和市政工程类,社会投资项目分为一般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和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共5种类型,分别制定审批流程图,审批时限控制在115、75个工作日以内。将全流程审批环节嵌入各市、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每个环节的审批及中介服务、技术审查时限进行“锁定”并在线监管,做到整体时限合理可控。

三是审批服务加强了。针对审批窗口多、群众多头跑的问题,积极构建“一个窗口”集成服务模式,制定“一窗受理”工作规程和企业、群众办事指南,明确各审批阶段申请表单、申报材料等,实现“一门服务、一窗受理、一单接件”,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全区5市、14个县及宁东等承担审批职能的工业园区全部规范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并结合实际制定“一份指南”“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等标准化规范,实行分阶段一窗受理或全流程综合受理等不同集成审批模式,大幅提升办事便捷度。

人民网记者:

今年以来,自治区召开了优化环境大会,出台了“1+16”政策文件,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自治区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我想问一个问题,对标自治区确定的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如何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推动自治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谢谢。

郝留虎: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近期正在研究思考的问题。今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自治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大家有目共睹。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对标中央和自治区部署要求,对标营商环境一流水平,对标企业群众期待,我们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在今年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再上新台阶。我们将切实发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加力。

一是在抓好落实上再加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优化营商环境“1+16”政策提出的187项改革举措,目前完成了90%,还有10%的任务没有完成,距离预期目标,只剩下不到1个月的时间,我们将加大力度,协调各行动计划牵头部门查找原因,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确保今年的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在谋划明年工作上再加力。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同志在刚刚结束的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打造“制度高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措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细谋划明年改革措施。

三是在改革创新上再加力。改革创新永无止境。优化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相比先进省区,对标一流水平,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勇于刀刃向内,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破解营商环境的瓶颈问题。

四是在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上再加力。营商环境好不好,应由企业群众来评判。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有企业和群众反映,感受还不明显。我们将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痛点、难点、堵点,从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等方面查找问题根源,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

新华社记者:

朱厅长您好!刚才听您在介绍中提到了五种政务服务新模式,请详细介绍一下。

朱明:

好的,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注。五种政务服务新模式,即,网上大厅、移动微服、实体窗口、自助办理、社会代办等五种模式。其中,网上大厅是依托宁警通平台,将8个警种服务平台及全区300余个线下公安窗口,整合为一个“网上服务大厅”,群众可直接在网上办理、咨询公安业务。移动微服是指宁警通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将307项审批服务事项打包上网,实现服务事项“掌上办”“移动办”。实体窗口,就是指全区公安窗口已实现100%进驻同级政务大厅,窗口综合受理、后台数据流转、窗口统一出件成为新常态。自助办理,是群众依托警务自助办理机办理公安业务。今年6月,银川市公安局率先在人口密集的主城区打造6家24小时“无人警局”,构建30分钟便民服务圈,让更多群众享受到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社会代办,是公安机关通过与一些社会机构合作,将各类社会服务引入政务服务办理流程,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比如,交管部门推进医院体检信息警医共享,建立“警+邮、银、牌”合作机制,成立“警保联动”中心等等,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不方便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评估这五种政务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调整完善相关工作,更好地为群众企业提供服务。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公安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您的发布中,我们注意到有身份证到期双提醒这样一个内容,这可能也是我们在深化“放管服”中的一个亮点。我想问一下咱们这个双提醒的方式、范围以及内容。

朱明:

对在宁警通上注册的群众,在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宁警通平台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手机短信方式提醒换领新证,群众再不会担心身份证过期的尴尬。

马英俊: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五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