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石嘴山市住房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人: 文章来源: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石嘴山市是一座煤炭工业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步枯竭,下岗失业人员多、低收入人员多、残疾人多,棚户区面积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据统计,石嘴山市共有棚户区居民98033户、686万平方米。近年来,石嘴山市坚持把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抓项目,强管理,建机制,求创新,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石嘴山市累计投入资金117亿元,改造棚户区86个片区,已建成棚户区安置房60301套、422万平方米;已竣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13573套;在建各类保障性安置住房25842套、180万平方米。

一是极大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石嘴山市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使20多万城镇中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04年的19.2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1.1平方米,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集中安置区新建了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及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公共设施齐全,方便了群众生活,提高了社区的品质。

二是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以来,国家对石嘴山市棚户区改造累计投入资金14.1亿元,直接拉动石嘴山市棚户区项目投资102亿元,棚户区改造投资占房地产投资的41.8%,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亿元,拉动房地产业增长5.7个百分点。同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带动各类建筑材料消费90亿元,居民生活性消费30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8%,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是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石嘴山市城镇化率达到70%,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4平方公里,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人居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2.5%,城市绿化覆盖率到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恢复治理矿山废弃地22.3平方公里,置换建设用地15300多亩。推动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石嘴山市积极探索住房保障工作新思路、新模式,在建设、分配、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摸索出了一条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具有石嘴山特色、多层次、分结构、广覆盖的住房保障路子。石嘴山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出台了《石嘴山市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住房保障工作相关管理政策,并将保障性住房考核结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在通过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出让金增值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同时,创新融资方式,引入企业化运作模式,成立保障房建设开发公司,负责保障房建设融资,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的作用,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

三是强化建设管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统筹城乡规划,全面推行“规划许可证”和“开工许可证”制度,坚持“五统一”和 “先审批,后建设”的原则,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组织、现场管理和原材料质量控制,定期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实行分户验收制度,开展评优评先工作,确保了工程质量合格。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机制,按照统筹房源、并轨管理、租补分离的原则,将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后统一转为公共租赁住房,通过实施不同保障对象、不同地段和不同楼层的租金差别,实现了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统筹管理。组建了石嘴山市正惠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公司,负责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维护和管理,有效解决了保障性住房退出难问题,实现了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良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