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石嘴山市:城市品质从内涵提升

发布人: 文章来源:石嘴山日报

我要打印         关闭

又是一个丰盈之年,又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项项决策付诸实施,一桩桩实事立足民生,一个个项目关乎城市品质。漫步街头,放眼望去,山水之城,交相辉映,石嘴山生机勃发,日臻秀美:落后产能少了,煤炭市场规范了;不文明现象少了,生态建设如火如荼……悄然的变化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看得见的秀美与宜居环境。
  
  创建过程变为惠民具体实践
  高品质的城市应当是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内在气质相得益彰。为了这个目标,我市从2012年起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两年来,我市集中精力、持续发展、增强合力、统筹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六城联创”,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明显改观,市民素质、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我市创城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文明委组织的年度考核验收。
  努力让创建过程变为惠民具体实践,这个过程既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既重视硬件,更注重软件;既体现现代元素,又凸显个性特色。在创城过程中,我市将创城测评体系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抓好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公益活动、道德建设、志愿者培训学院“五个品牌”建设。
  两年来,全市200多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深入开展一传、一桌、一堂、一队、一牌(网络文明传播、文明餐桌、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队、遵德守礼提示牌)“五个一”创建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达7万余人,石嘴山市志愿者培训学院已开班30期,培训志愿者3万余人。明年,我市将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在社区、企业厂矿、机关、行业、学校“五个全覆盖”,2015年实现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20万人的目标,使每个市民都成为志愿者,成为创城的“主力军”。
  “现在,闯红灯的人少了,助人为乐的人多了。参加了志愿活动,我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文明人。”张莉在单位的安排下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清扫街面垃圾,在潜移默化中把创城中的文明行为转化为生活习惯。
  在我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遍布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在全市营造了崇尚文明、遵德守礼的浓厚氛围;“五小行业”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百日风暴”行动、窗口单位“四优一争”“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创建等活动全面推进,一批批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得到解决,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各单位每月两次的“道德讲堂”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目前,全市共举办6000余场次道德讲堂活动,参与人员近15万人次,道德教育逐渐深入人心。
  在创城活动中,追求城市品质和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城市品质的大提升、城市面貌的大变化,城市功能更合理、老百姓生活更方便、居民生活环境更美好。
  
  背土播绿誓摘“黑帽子”
  如果一个城市市容脏乱、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无序,就会令人民群众的愉悦感、舒适感和幸福感大打折扣。打造品质石嘴山,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品质生活的美好、分享梦想成真的生动实践。
  石嘴山曾是宁夏植被覆盖率非常低的一个地区,1960年全市树木折合面积不足200亩。50多年的大规模煤炭开采,使石嘴山这个给社会贡献了5亿吨煤的老工业基地环境逐渐恶化。2003年,我市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黑名单。惨痛现实让石嘴山人警醒:不要黑色GDP,坚决摘掉“黑帽子”。此后,我市坚持生态立市,大搞生态文明建设。11年来,我市坚持不懈播撒绿色,使昔日煤城由黑变绿、由绿更美,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变。
  寒冬时节,石嘴山大地褪去了往昔的葱绿,湖水也失去了夏季的灵动,但在冬季,石嘴山人始终坚守“从战天斗地到改天换地”,让这个城市充满了雄伟气魄。市园林局林业科科长吴韶山回忆往日植树场景:用钢钎、镐头凿出一个个树坑,再一筐筐背土上山,一桶桶提水上山,在石头缝里种活3万亩树。石嘴山人清淤挖湖、围湖种树,原来的污泥塘,变成美丽的星海湖;煤矸石山和煤灰场覆土绿化,变身生态园。
  增绿减黑,石嘴山把环境看得比GDP增速重要:出重拳整治煤炭市场,全市煤炭经营企业已投入近13亿元,共清理取缔非法经营户402家,已建成储煤仓286幢,515家非法煤企退出市场;2009年以来,治理了800多个污染项目,先后拒绝115亿元的“两高”工业项目。“过去,出去走一圈,鼻孔是黑的。
  现在,看着蓝蓝的天,绿绿的地,心里可亮堂了。”老矿工李在华说。
  多年来,我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每年确定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通过实施森林进城工程,用“拆迁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使城区所建公园、游园、绿地实现服务半径500以内,做到公园敞开化、游园功能化、绿地生态化,现已建成各类休憩绿地43处,大型森林公园1处,湿地13处,街区树冠覆盖率达到47%;实施森林绕城工程,先后在城市外环道路建成了宽度50200不等的防护林带,造林面积3万多亩,绵延数十公里的绿色飘带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景观,森林公园、西山防护林以及采煤沉陷区地质公园、星光生态园、中华奇石山生态园等17大生态园成为城市外围生态保护屏障,造林面积近10万亩,构筑了城市生态防护屏障;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先后实施了星海湖湿地、黄河湿地、镇朔湖湿地、瀚泉海湿地等治理工程,湿地面积达到4.2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7.9%,原生态、近自然、亲市民的湿地生态水网系统,形成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葱郁的植被景观、宽阔的湖泊水面,使“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交相辉映;实施“三网”绿化工程,以城乡道路、水系和农田为框架支撑,合理布局,统筹绿化,着力打造覆盖城乡的绿色林网,道路绿化率达到92.9%,水岸绿化率达到92.3%90%的灌排水系得到绿化,95%的农田得到防护,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石嘴山绿化规模虽然比不上南方,但体现的精神让人震撼。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达6430公顷,今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多方联动还百姓蓝天碧水
  一个个落后产能彻底取缔,一个个循环利用项目陆续上马。石嘴山,正散发着浴火重生后的勃勃生机。
  今年,我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国土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各县区多方联动,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大任务,扎实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大力实施“环境质量攻坚工程”,严格环境执法,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目标既定,我市坚定不移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走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企业矿热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改造、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试点等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7%
  “以前,天总是灰蒙蒙的,哪想有生之年还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一方碧水蓝天。”大武口区80多岁的老矿工张启梅声声感叹。仅2009年以来,我市先后关停了118家产能落后企业,拆除了483台燃煤锅炉,拔掉了1000多根烟囱,治理了800多个污染项目,先后拒绝了115亿元的“两高”工业项目。
  在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规划里,“蓝天碧水比金钱更重要”。2013528,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中传来喜报:全国共有101个县(市)和10个地级市入围,大武口区成为宁夏唯一获奖的地区。
  为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我市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三旧”改造试点工作,大武口区以我市由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发展为契机,挖潜存量用地,重视盘活低效利用、批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严控新增用地,建立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约束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共同责任机制,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在实处,大力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为了让城乡环境面貌有大的改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我市各地对主干道路沿线的树木进行修剪刷白抚育,填土整地打造新的林带,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平罗县投入700多万元,对京藏高速沙湖出入口进行整治,力度大、效果好;动员各级力量对109国道两侧修剪抚育,聘请群众为环保专员,对姚伏路段环境进行动态整治;创新方式,以土地流转形式落实以育代植7000多亩。大武口区将修剪抚育分解到各部门、街道办,充分动员,整体效果好;将土方和管网工程分成五个标段,进行竞争性招标后实施。惠农区成立工作小分队,加快109110国道修剪抚育,积极夯实今冬明春绿化工作基础……
  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大绿化大整治场景,为全市主干道路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全市主干道路大绿化大整治进入第二阶段后,共完成主干道路两侧林木修枝215.5万株,涂红刷白213.2万株,对宜林地带平整2901亩,回填土方110万方,清理杂草16488.6亩,补植补造21.15万株;京藏高速沙湖出口和滨河大道两侧新开挖水系共6046亩;为主干道路共修补破损设施256处,修补坑槽、沉陷等路面病害13371平方米,路边乱堆乱放、摆摊设点、加水洗车、占道经营以及抛洒、滴漏等行为彻底得到解决。
  今日所得碧水蓝天,依靠于全市各部门多方联动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带动,不断完善PM2.5自动监测和信息发布……城市的品质在“建设和谐富裕美丽石嘴山”战略中提升,从绿色到美丽,石嘴山的每一处精致,都烙着令人感慨的历史印记。

●本报记者李媛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