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管网格员的一天
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或者场所,也不分寒暑易往,在数字化进一步融入城市管理工作的今天,从2013年起,银川有120个数字化城管网格员每天默默地行走在银川的大街小巷。他们用电动车、自行车、甚至脚步,在基层一线第一时间发现城市管理中的大小问题,守护着银川的美丽容颜。
城市病的首位导医
2月13日下午,一幅私人印制的广告横幅出现在了银川六中校园南侧的围栏上,显得与沿街的市容格格不入。下午2点46分,辖区的数字化城管网格员李旭东在对网格内的巡查中发现了这一幕,迅速拿出手中的手机终端,将这一情况拍了下来,并现场发往银川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规划路与福州南街交叉路口向西70米路北侧有违章悬挂条幅。”仅仅30秒之后,这条问题描述出现在了银川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软件系统上,工作人员立刻向案件所在辖区的金凤区城管部门发出了案件信息。不到10分钟,金凤区城管局的执法队员就赶到了现场,迅速将违反张贴的广告横幅去掉。
像这样的城市环境管理案件,作为网格员,46岁的李旭东大姐每天都要向银川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上报十到二十条。对于她来说,西到通达南街、南到长城中路、东到亲水南大街、北到黄河东路方面2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她的“办公室”,每天早上8时到12时,下午2时到6时,李大姐要一直在辖区内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网格员渴望被理解
沿着规划路经过福州南街的路口后,李大姐很快又发现了情况,一家汽车修理铺的门口,堆起了半米多高的汽车“残骸”,李大姐立即停车采集信息进行上报。因为手机需要触屏操作,李大姐脱掉手套,在现场进行操作。照片传输成功后,因为冷,李大姐下意识地将操作完手机的右手伸进了左胳膊的袖子里。
同行的银川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软件企业项目经理李江感慨地说:“其实,我们的网格员很辛苦,天天在外头跑,夏天容易中暑,冬天很多人手上都有冻疮。”
“大姐,您平时工作有没有人不理解的?”记者问。
“有啊,咋没有。”
“有骂人的吗?”
“有。”
“有打你的没?”
“没有,但是有吓唬的。”
比起工作环境,让李江更心疼的,是少部分人对于网格员工作的不理解。“虽然网格员只是把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拍下来,由相关部门来进行执法,但有的人还是会骂我们的网格员,甚至出现过打网格员的。”李江说:“年前有一个网格员阿姨,因为拍过一家理发的店外经营,事后再路过那家店时,被店主打了。虽然警察来了后,店主被拘留了4天,但毕竟事情出了,伤害了我们的网格员。”
李江告诉记者:“网格员的工资每个月1700多元,交‘五险一金’,因为工资水平一般,来干的大多是“4050”人员。因为有手机终端的定位,我们每天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检查网格员的到岗巡视情况,分配工作网格的时候,也是按照就近原则,安排离家近的岗位。所有的网格员上岗前都要经过培训。”
银川美了咱舒心
在对福州南街的巡视中,李大姐又发现了一个垃圾箱的门没有合好,就顺手关上了,一抬头,又遇见了熟悉的街坊,李大姐和对方打了招呼以后,继续巡查。李大姐告诉记者,当网格员,她每天都要把辖区转好几遍,早上绕一圈,下午再仔细看每个角落。到岗10个月,李大姐已经对这份工作有了心得:“干好啊,就是要细心。你比如说夏天,绿化带里头的井盖子,因为草长的高了,要走近了才能看到井盖盖好着没。哪些店铺占道经营了,要先去劝说,对方不配合,要多去几次……”时间一长,李大姐甚至还和一些卖水果的商贩成了朋友。“我经常和他们说,只要在市场里摆摊,就不是违规的。见着了,他们还经常和我打招呼。”
辛勤地付出,自然会带来变化,这也是李大姐感到最自豪的地方。她说:“我在新城住了20年了,对这片儿特有感情。你说这些年,银川是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工作,能让市容更好,街道更整齐,想起来就舒心。”
下午6时,到了下班的时候,记者问李大姐下班后干什么。
“去买菜啊,回家做面条。”李大姐回答。
“那明天呢?”
“明天继续在网格里转。”
链接:
银川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2013年3月25日模拟运行,4月10日初步试运行,4月15日试运行,7月1日正式运行,11月5日该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中心建成地理信息、地理编码、单元网格、城市部件等4大标准数据库,录入信息309031个部件,34215个地理编码,1292个单元网格,63个责任网格,覆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建成区约120平方公里,其中街道办事处(乡镇)23个,社区172个,扩展建设1个实景三维数据库,数据图片文件1148688张,约200G,覆盖银川市301条主要街巷。以服务外包形式组建了120人的信息采集员队伍,自行组建了受理员、派遣员队伍。在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查管理,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
目前数字城管网络成员单位包括三区政府及20个市级部门、45个辖区部门,通过确权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规定了处置标准,变各部门独立工作为多部门联动、配合。
各类问题都有明确的处置时限,加之“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城管平台的联动,各部门的处置能力从低效、迟钝向高效、敏捷转变。
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