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大武口突破棚户区拆迁“瓶颈”

发布人: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自己的房子,自己说了算,邻居们有不同意见我们去做工作。”近日,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区76岁的居民孟长华告诉记者。2013年初,老人住了40多年的老旧平房被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仅半年,周边85户居民全部签订协议搬离,无一起上访事件。这多亏了孟长华和几个老街坊成立的居民“自改委员会”(简称“自改委”)。

去年6月,大武口区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街道社区干部结合实际提出成立“自改委”的设想。当年8月,由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牵头,邀请征收办、开发企业共同和住户进行“四方会谈”,共同磋商动迁事项。

会场上,全体拆迁户投票公推直选出王淑云等6位大家信得过的居民组成“自改委”,代表大家全程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自改委”动员十几名社区志愿者,包片包户做好走访宣传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在随后的征收补偿方案讨论、公布楼层户型等关键环节,“自改委”成员和一些要求旁听的群众全程参与重要会议10余次,代表全体居民提出“拆迁户优先选房安置、低楼层免电梯等候间公摊面积、电梯刷卡收费”等合理化建议,均被开发企业采用,最终形成了各方均比较满意的征收补偿方案。针对居民担心的自建房屋评估不合理的问题,“自改委”与征收企业协商,让全体拆迁户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三家候选评估机构中选定房地产评估公司,对自己的房屋院落进行评估,请其他居民现场参观,得到了广泛支持。

因为公平透明,仅2个月时间,80%的住户就主动签订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面对拒不签协议的20户居民,街道社区和“自改委”成员,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劝导。对家庭条件困难的住户,或与开发商协商让居民先搬入,再分期免息缴纳房款;或通过多种渠道寻求救助安置。对一些家庭条件较好,因为诉求过高而不签协议的住户,“自改委”打出“感情牌”,打消了他们“捞一把”的念头。

据悉,此做法将被广泛推广到大武口区棚户区改造中。

(记者 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