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银川市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发布人: 文章来源:银川建设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银川市城管局 李欢耀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迁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置,建筑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周边环境、堵塞交通、污染地下水源,造成垃圾围城。因此,银川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已迫在眉睫。

一、银川市建筑垃圾处置及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银川市对生活垃圾由政府实施集中收集运输,统一无害化填埋处理;对固废垃圾由环保部门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对餐厨垃圾实施特许经营进行资源化处理,唯独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模式,缺乏集中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的成功经验。在2008年,银川市将全市的建筑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到阅海,利用建筑垃圾堆砌了2座景观山,成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的主会场,一次“吃掉”近400万立方的建筑垃圾,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随着银川市城中村改造、拆临拆违、旧城改造等工程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建筑垃圾产生量却在与日俱增,成为污染市容环境卫生的又一大难点。因此,做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银川市废弃物处置处理整体水平的完善和提升。现阶段,银川市建筑垃圾的处置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视成都不够。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政府部门的牵头引导和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目前还没对市区工地内建筑渣土的产生、防尘措施、处置、再利用等环节进行通盘考虑,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

2、缺乏建筑垃圾集中消纳场地。由于市区无建筑垃圾处理场地,造成建筑垃圾私拉乱倒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建筑垃圾在城乡结合部、沟渠、道路旁随处可见,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3、缺乏建筑垃圾集中运输、统一管理强制措施。目前,银川市无渣土运输准入机制,导致工程车辆运输监管难度较大,市区新建工地开工和拆迁现场成群结队的渣土车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车声隆隆、扬尘污染、渣土撒漏,严重影响了城市卫生和市民的正常生活,给管理部门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4、缺乏行之有效的建筑垃圾管理政策法规。近些年来,银川市虽然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已有清醒的认识,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处罚不严,致使管理部门无法可依,执法底气不足,管理效果不明显。

5、缺乏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因此,管理和执法同样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而银川市仅仅依靠城管部门一家、十几名执法队员管理全市的建筑垃圾显得力量相对薄弱,尤其针对渣土撒漏、随意倾倒等现象难以从根本治理,缺乏各相关部门联合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对银川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的建议

为确保银川市建筑垃圾能够及时运出市区、尽快腾出场地、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要加快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进程。现针对银川市特点,就建筑垃圾处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形成政府支持引导、部门牵头负责、法律制度保障、综合执法约束、规范市场运作的银川市建筑垃圾处理良性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城管、建设、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2、加强引导,提高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推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银川市城市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技术处理。因此,要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处理进行规范和指导。一是对工程弃土将以回填、复垦、覆土绿化为主,逐步降低以回填和填埋方式处置建筑垃圾的比例以新型的资源化处理基地替代传统的消纳场。二是对拆迁类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拆迁类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选、配比、压制、养护等工序后,生产出环保型免烧墙体材料或地面砖。对粉碎后不可利用(粘土成分高的)的渣料可以用作修路时的垫基料。三是对居民装修垃圾进行上门收集。为防止将装修费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解决城市居民装修垃圾收集和处理难题,由环卫部门统一采取专业运输收集的方式进行收集处理。四是对利用建筑垃圾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给予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鼓励建筑行业优先使用建筑垃圾生产出的再生材料。建筑垃圾废料不是商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再利用后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利用过程中,常常使处理单位无利润可图,缺少了积极性,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进行,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过程中给予经济补助。

3、关口前移,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力度。改变过去用主要精力守堵工地、堵截车辆的被动管理局面,在项目审批和拆迁办公室设立城管窗口,紧紧把住建设、拆迁项目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清运手续的审批源头。按照住建部139号令“谁产生、谁负责、谁付费”的原则,在确定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的责任主体后对建设、拆迁工地实行24小时监控,凡发生私拉乱倒的,查找源头,对业主单位重点处罚。

4、加强监管,严格实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密闭化。为有效防止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因撒漏、飞扬造成的“二次污染”。对全市建筑垃圾的运输进行公开招标,由12家运输公司负责全市建筑垃圾运输,每个公司要有不低于200台的渣土运输车辆(小型公司或个人的运输车辆以挂靠形式统一由招标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要对从事建筑垃圾、渣土和工程砂石运输车辆安装密闭式加盖装置,同时安装GPS定位监控装置,统一纳入数字城管平台进行管理,实时动态监控清运车辆的行驶速度、方位、路线,确保了请阅车辆严格按照核准要求处置建筑垃圾,避免个别运输车辆不按规定时间、地点、路线行驶和倾倒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管理机制。

5、市场运作,大力推进银川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采取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银川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通过招标形式引进12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加工生产企业,并为企业提供不低于200亩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地。建筑垃圾场的位置由城市规划部门确立。设立建筑垃圾场的目的是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阻断工业污染垃圾的进入途径。建筑垃圾场确立以后,无论是新建、改建、拆除的剩余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必须运往建筑垃圾场。建筑垃圾场有磕石机、过筛机、绞车等机械设备,经过磕、筛、选后分类出能可重新利用的各种粒径的砂子、石子等建筑材料以及种植土,或就地建一个预制构件厂,生产混凝土构件。对于分离后无法利用的建筑垃圾,或填、或堆积,就地整型,栽树植草,达到完全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6、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完善银川市建筑垃圾政策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的条款还不完善。所以,制定和出台地方性建筑垃圾相关政策法规很有必要。要从建立制度入手,加强法规建立,规范管理工作,制定出台银川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处置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晰管理职责,把建筑垃圾管理的措施用制度规范起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7、转变观念,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与建筑垃圾打交道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再利用的资源,同时提高建筑工人的环保意识,并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和工艺方法介绍给大家,形成普遍能节能环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