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春霖)2003年,《银川市西夏陵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并施行。记者昨日从银川市法制办获悉,为了加强西夏陵的保护,助力西夏陵成功申遗,银川市拟修订《银川西夏陵保护条例》,目前《银川西夏陵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已在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全文公布,即日起至12月16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及建议。
银川市法制办工作人员霍小萍告诉记者,《银川西夏陵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健全和完善了西夏陵各项管理办法、保护范围,将成为保护文物资源以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力保障,使西夏陵文物、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真正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银川西夏陵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修订草案主要对保护范围内容进行了新的修改和扩充,将旧条例中的“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改为“遗址区”和“缓冲区”,110国道以西保护区域拟划为“遗址区”,110国道以东保护区域拟划为“缓冲区”。修订草案还规定,禁止在未开放区域进行参观游览,“缓冲区”内林木的采伐、更新,不得损害西夏陵自然风貌,而进入西夏陵保护范围(110国道除外)的车辆,应当服从西夏陵管理机构管理。
记者注意到,修订草案着重加入了申遗及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等有关方面的内容,要求西夏陵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西夏陵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的诠释、展示与传播工作,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同时,西夏陵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的诠释与展示应当遵循有利于接近和理解、注重依据、保持价值、保证真实性、维护可持续性、兼具包容性和广泛性、坚持持续研究和培训的原则。尤其是西夏陵遗址的诠释设施,应当符合《西夏陵保护管理规划》的要求,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协调。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陵位于贺兰山东麓,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在方圆近5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筑遗址等,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1988年,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西夏陵管理处成立。作为银川市第一部针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所立的地方性法规,《银川市西夏陵保护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西夏陵文物、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对杜绝陵区文物的人为破坏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霍小萍表示,目前修订草案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待社会意见征集完毕,将要求权威专家对草案进行更加全面的论证,并上报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最终还要经过银川市人大和自治区人大批准。目前,西夏陵的申遗工作涉及文物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遗产展示、立法保护等多个环节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