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信息科技浪潮澎湃,如何挺立潮头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集聚、治安堪忧……城市病日益增多,如何未雨绸缪
这些,也许都能在智慧城市中,寻找到解决的钥匙。而银川,正在成为先行者
“一图一网一云”
打造智慧城市
一个屏幕,整个城市的停车情况,竟然能一目了然;早晨出门,点开手机APP,就可以知道公交车还需等几站几分钟;回到家可以喝到干净的直饮水,还可随时获取最近的空气监测数据……基于大数据处理的智慧银川,正让市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这得益于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高起点和新技术。
银川市打破了过去“单一目标、垂直行业”的建设方式,实施以城市为单位的顶层设计,成立书记、市长为组长,各委办局一把手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城市信息资源,大力推进互联互通、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在此基础上,银川市创新技术架构,“一图一网一云”,构造出一个超智慧的“城市大脑”。
“一图”通过部署的各类物联网感知终端,结合全景真三维地图,对城市各要素进行空间节点定位,支持多行业应用基于一张图直观呈现,解决城市的可视化、动态化管理问题;“一网”建设一张多部门共享的传输和传感网络,通过高速宽带网络实现“地面”和“云端”的直接对话;“一云”将城市中可利用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到云端,实现城市基础数据融合、多业务海量数据汇聚互通,并对城市大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应用。
智慧城市到底有多神奇?刷脸验明正身,已经不是新鲜事儿。在智慧银川构建的智慧社区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作为第一道安全门,已然为试点社区的不少居民构建了一道“防火墙”。
在观湖壹号小区,上午11:07,居民朱先生从观湖壹号小区西门进入,通过与采集模板照片比对,相似度为0.77,识别通过,大门自动打开,朱先生不用像以前一样刷卡进门。他对记者说:“以前进门卡丢了要掏钱补办,现在刷脸进门,再不用担心丢卡进不了家门了。”
中兴(银川)智慧城市研究院智慧社区部负责人巩远波告诉记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采集了人脸100多个点位进行识别,头像身份信息与滨河新区的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数据相连,可以直接与户籍信息、社区常住人口数据信息等进行比对。“为公安部门提供办案依据,为社区工作人员提高人口信息采集能力,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背后的数据积累对城市安全有大作用。”
迈向“工业4.0”
成就智慧产业
很多前来考察智慧银川的人,不大相信智慧城市可以催生新业态、衍生新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而事实上,智慧银川带来的产业衍生红利,正在聚集起大数据产业集群、虚拟企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等多个业态集群。“由这些业态集群带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将促进银川信息消费、增加就业。”银川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小房间,人一进去,激光扫描在几分钟内,立马能够在后台电脑上显示出三围等重要服装数据,3D试衣系统还能够满足个人对于颜色、款式上挑剔的偏好。这可不是想象,这是山东如意集团在银川滨河新区建成的如意服装项目进行智能化生产的一幕。
这些个人数据将上传到“云”上,后台的设计师据此为消费者设计出春夏秋冬四季正装和休闲装,供消费者选择,实现了在服装产业上的私人定制、柔性制造的工业4.0。
大数据成就大产业,位于滨河新区的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收集挖掘的数据资源,除了应用于城市管理、智慧政务、智慧社区,还将相当一部分资源向银行和能源企业出租,为WCA、游戏公司、社交媒体、大型网站提供商业服务,实现了大数据中心的规模产出。
如今,以银川智慧产业园为代表的智慧城市新业态集聚区,已经吸引了十多家企业入驻,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衍生出的制造业,如智能垃圾桶、远程抄表系统、智能直饮水系统、智能立体停车场系统等。同时,依托大数据中心的医疗+互联网企业“好大夫”和物流+互联网企业“返空汇”这些新业态也逐步落户银川。
银川市副市长郭柏春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城市病,实现便民、利民、惠民,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可预期的经济新增长点。不仅可作为一国经济走出低迷的战略,也可成为区域发展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