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来,银川市城管局坚持以市委2258工作思路,大力“推动美丽银川向美好银川提升、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扎实开展环卫深度保洁、餐厨垃圾整治、露天烧烤无烟化及建筑工地扬尘、渣土撒漏治理、垃圾直运、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立法等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及城乡环卫一体化贯彻落实国家十部委相关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垃圾治理,加快推进银川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延续局班子负责人包县区督导,逐步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市)处理模式。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市城管局党组紧密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反复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先后开展了“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演讲诗歌朗诵;“讲规矩、有纪律,树立尊规守纪的党员形象”研讨会;中层党员干部进行了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形成了党组织对干部监督管理,群众对干部了解评价的新常态。
通过学习教育,在城管系统形成了知形合一、出实招、见实效、敢于争先的氛围。
继续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日”活动
以《银川市“爱国卫生日”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督导全市爱卫部门坚持每月末(周五)开展卫生整治,结合秋冬季环境特点,把整治向沟渠路、结合部、小区家属院和无人值守的空地树林延伸。
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按照《银川市2016年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市疾控中心、三区爱卫办完成全年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落实对三区老旧、无物业小区3000栋居民楼下水管道、暖气管道、绿化带等易孳生蚊蝇蟑螂和鼠害的区域进行消杀;对三区主要广场、街路的绿化带、草坪、水草湿地进行秋季消杀。
精细环卫立体保洁兜底碧水蓝天美景
按照“以克论净”深度保洁要求,夜间清洗、白天保洁;根据季风雨雪天气及时启动或增减洒水降尘、道路抑尘和清雪除冰工作,及时清洁城市公共设施,保证空气质量。
严管工地扬尘和渣土、沙石料
车辆运输规范管控
不因入冬前建筑工地为抢工期而放松工地扬尘管制,力推拉运法人化、运输密闭化、行程可溯化,积极配合住建部门管好工地砼业车、渣土车撒漏;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做好沙石料开采拉运防洒防尘;积极配合三区两县一市对裸露工地抑尘和乱烧秸秆的管控。
规范餐厨垃圾收运处理
按照《银川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银川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监管细则》《废弃食用油脂销售管理规定》,对收运计量进行电子监管,严厉打击偷拉餐厨垃圾的违法行为,帮助企业优化收运线路和时间、完善收运体系建设,规范垃圾桶摆放与清洗。
开展露天烧烤专项整治
按照市委办公厅通知,着力解决市区范围内露天烧烤污染环境和占道经营问题,达到“桌椅进院、炉子进店、油烟进管”,全面推动烧烤商户更换、使用无烟环保炉具政府补贴;禁止占道经营和油烟影响空气质量。
逐步实现城管数字化、智能化
将一期数字城管平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员、采集员、监管员的作用,把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问题大部融入数字管理之中,促进城市综合管理走上常态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银川——国家住建部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2015年银川市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政府下拨专项资金,由市城管局牵头,按照“能卖则卖,有害单分,干湿分离”的原则,建立资源垃圾、厨余垃圾、有毒垃圾、一般垃圾四类收集系统,对银川市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利用。自2015年7月28日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城管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辖区物业、街道办、社区、试点单位、广大居民和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在垃圾分类工作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垃圾分类二维码信息平台。给试点小区每户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免费发放了资源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可降解环保垃圾袋和专用二维码。目前已建立二维码用户7500户,总积分80万。每周对试点小区居民积分达到一定数量的住户兑换洗衣粉、洗洁精、抽纸等生活日用品。如:600积分兑换500克洗衣粉一袋,350积分兑换400克洗洁精一瓶。
试点小区、学校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到位。分别投放了资源垃圾桶、有毒有害垃圾箱、旧衣物回收箱“凤娃”、饮料瓶回收机、厨余垃圾回收桶、并向试点单位发放“六统一”密闭式电动车31辆。截至目前共回收旧衣物30万件,资源收垃圾6万公斤,厨余垃圾40吨。
开展“拒绝车窗抛物,共治共管城市环境”活动。由市城管委牵头,与市文明办、新消息报社联合开展“明媚银川、碧水蓝天、告别车窗抛物从我做起”活动,向社会车辆免费发放1万个车载垃圾箱。
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清除公厕异味。利用环保酵素在去除异味、净化空气方面的作用,组织对全市243座公共卫生间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厨余垃圾制作酵素工作,为营造干净、无异味的公厕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启动“银之鹊爱心屋”。将旧衣物专用回收箱“凤娃”回收后的针织类衣物进行清洗、消毒、拆解,召集社区和社会爱心志愿者将拆解出的毛线重新编织成小学生能穿的衣物再进行捐赠,即达到了垃圾减量,又能做到资源最大化、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工作,2016年5月银川市城管局在金凤区选择老旧小区区建一公司家属院作为厨余垃圾试点小区,根据冬夏季作息时间,每天早中晚各回收一次,回收后的厨余垃圾利用高温快速发酵设备,24小时之内制作成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于2016年7月26日经过自治区质量监督检验院检验,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有机肥。向居民发放用于积分的条形码钥匙扣,每次居民将厨余垃圾交至回收点时经过称重、扫描后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兑换洗洁精、抽纸、牙膏等日用品以及用厨余垃圾制作的有机肥料。
完成五位一体中心方案的设计。利用西夏区转运站现有场地20亩,建设教育、宣传、示范、分拣、资源化利用五位一体中心。目前整体设计方案已成型,整个项目计划分三期完成。
全面启动银川市垃圾分类“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方式。通过与回收师傅合作,利用“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的经营模式,通过线上交易+线下物流的方式,促进城市居民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市民只要关注“物尽其用”微信公众号,通过一键下单,轻松一点,废旧物品的回收价格就一目了然,同时平台还有回收师傅负责上门回收,做到回收废品象滴滴打车一样方便,打造银川垃圾分类回收半小时物流模式。
2016年下半年垃圾分类工作按照边干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一是继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推广活动,实施“进小区、进学校、进公共场所”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二是扩大试点范围,推行“垃圾换物”模式,居民通过定时定点投放厨余垃圾、资源垃圾及低附加值垃圾,兑换蔬菜、鸡蛋等副食品。三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模式,逐步引进塑料瓶回收加工利用、小区厨余垃圾加工利用、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尾菜加工利用等新技术,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工作,确保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综合利用,减少收集转运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支出和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四是加快银川市垃圾分类教育、培训、示范、分拣和资源化利用五位一体中心一期的建设,邀请中小学生及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参观,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房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