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宁夏:村民过上城里人生活

发布人: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家乡的山来家乡的水,

家乡的花儿它最美;

家乡的酒啊喝不醉,

尕马儿我不想拉回。”

一曲优美的西北民歌“花儿”,从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镇上的村民张大伯的家里飘出。

在整洁明亮的厨房里,这个西北汉子正在唱着“花儿”做饭,不时地和记者聊上两句:“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不敢边唱歌边做饭。”对年轻时患过哮喘病的张大伯来说,做饭时的烟熏火燎无疑是一种折磨。“现在好了,自从天然气进了村,不仅院子里干干净净,不用堆放柴和煤了,最高兴的是厨房空气好啦,一做饭我就想放声高歌呢!”

显然,张大伯是燃气进村政策的受益者。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志国告诉记者,宁夏是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和西气东输兰银支线、长宁支线的途经地,这为燃气下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川区5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燃气进村入户,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民烧柴焚草、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宁夏把推进燃气下乡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大事来抓。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宁夏美丽乡村实施方案》,提出美丽乡村要实现 “三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五化”(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六通”(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信、通客车),把通天然气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各县(区)、乡镇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小城镇和村庄,引入企业开展天然气入户试点示范。

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杨普介绍,通过总结部分县(区)燃气进村入户的实践经验,该处组织专家编制了《宁夏美丽乡村燃气建设规划》,加大对农村燃气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化城乡燃气设施的衔接、延伸,在天然气站布局、管网建设方面,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实现城乡共建共享。

如今,在宁夏,有许多小城镇和中心村采用天然气供暖。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以及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都实现了取暖、洗浴、炊事燃气一体化。

家住掌政镇的吴桂梅,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参观了她家的厨房和卫生间,管道式的天然气铺设,壁挂式的热水器,干净、明亮,看上去和城里没有什么差别。吴桂梅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立方米天然气1.65元,用它来做饭和取暖,1年也用不了4000元。“自从通了气,真是干净、方便。”

记者了解到,在平罗县、永宁县等县(区),村民居住过于偏远、分散,不具备燃气管网接入的条件。为了破解这些地区农村群众用气难题,自治区通过政府招商引资,与中石化、新疆广汇等燃气生产企业积极对接,特批农村加气站建设项目,采用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技术,建设供气站,不仅解决了农村做饭、采暖等问题,还为当地交通运输车辆解决了用气问题。

燃气的入户费用,一直是村民们最关心的。由于铺设管线的线路不同,有的管网要爬山涉水,比如穿越包兰铁路,不仅需要协调交通等部门,铺设管网的成本也较高。一些地区的入户费用达3000多元。

“虽然当地政府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入户费已降至3000元,但对于村民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青铜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站站长李伟说,目前他们正积极与燃气公司进行协调,争取通过银行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为村民争取更多的优惠。

“十三五”期间,宁夏将围绕“绿色、宜居、美丽”新农村建设标准,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实施洁净工程,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集约开发和多领域应用,实现山区城镇天然气联通,让全区村民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 吴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