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审,确定了111个城市(镇)成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在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中,银川市成为唯一一个上榜的地级市。
为了进入试点地区名单,银川开启了一场有备之战。那么,银川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又打下了什么样的基础,未来又将如何规划布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产城融合布局逐渐形成
今年9月,在银川市向国家11个部门联合评审组递送的长达2万字的申报材料中,“产城融合、城乡统筹”两个核心吸引了评审组的注意。经过集中票选,银川新型城镇化工作最终以“产城融合、城乡统筹”为特色顺利胜出,成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之一。
对于银川而言,这是一场有备之战。“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更是《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始终坚守的顶层设计。
银川如何实现“产城融合、城乡统筹”?
过去五年,从城乡发展来看,银川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资源逐渐向农村优先配置,农村宽带、危房、饮水、照明、环卫、消防、燃气等设施得到极大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通过“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情”的“名镇名村”培育工作,打造了闽宁镇、掌政镇、镇北堡镇等一批特色小镇。通航小镇、温泉小镇、电商贺兰等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城融合布局。
今年年初,银川市实施了7个“美丽小城镇”和24个“美丽村庄”的建设,并根据计划拟定了《银川市美丽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考核办法》和《银川市美丽小城镇、美丽村庄督查制度》。在今年的美丽村镇建设考核中,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铺设天然气管线等工程相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落实;小微公园、特色街区和文化广场逐渐改善着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上下水、天然气、宽带互联网、道路、文化、养老、医疗等设施在不少村庄得到改造;上千户农民家里的旱厕变成了冲水马桶……
规划引领无差别化蜕变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不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从近年来编制的诸多城市专项规划来看,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社会保障、文化保护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列入“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中。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银川拓宽成为全域银川来建设。银川特色和银川城市发展的记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彰显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早在今年4月,银川市规划管理局就启动了《银川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的编制工作。据银川市规划管理局村镇科科长邱美娜介绍,《银川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将对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在内的6942.86平方公里的用地面积进行统筹规划。其中包括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270个行政村和2569个自然村。该规划将整合银川市新型城镇化户籍、土地、社保等相关政策,对银川市各乡镇、村庄产业布局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并提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规划实施措施。
按照试点规划,到2018年,银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8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银川将基本建立起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机制和体系。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95%以上,户籍城镇化率达到70%,城乡大部分指标将实现接轨,将基本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七个一体化”实现城美乡美
2017年,银川市规划管理局将打造特色小镇和活力村庄,加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及研究工作,集中力量在三区两县一市各打造一个特色小镇或美丽村庄,逐渐实现城美乡美。
在美丽村镇建设和系统规划的基础支撑下,银川为落实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列出了任务表。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试点任务,银川市成立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社区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统筹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这“七个一体化”方面全面铺开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
针对这“七个一体化”工作,银川市规划管理局列出清单,计划在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邱美娜介绍,未来几年,银川将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形成城乡空间布局的一体化;交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未来银川将成为宁夏第一个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和公交一体化的地区,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将让城乡连成一体,加速缩小城乡差距的速度;产业发展方面,未来银川依托交通体系构筑城镇与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市场体系完善、政策制度一体、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共同体,“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将让更多农民市民化,城市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差异逐渐缩小;社区一体化方面,未来将通过一个标准建设农村新社区,有条件的中心镇将打破行政界限按照城市(镇)社区标准建设高标准的农民住宅小区;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银川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伴随公共资源逐渐向农村倾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广电、信息等文明建设也逐渐向农村辐射扩散,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将随之提高;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入中,有效控制城镇无序发展将成为新的课题,银川将加强宏观研究,保护城镇自然山水格局,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
为实现这些目标,银川将成立“政府+市场化城市投融资平台+项目开发商”的开发机制。未来将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通过财政产业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扩大城镇化引入社会资本的渠道,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