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户材料造假被取消保障房申请资格
15个私企出具虚假证明被拉“黑名单”
本报讯 (记者 郑峥)3月16日,记者从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银川市严肃查处住房保障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57户在申请住房保障资格中弄虚作假的家庭,被取消申请住房保障的资格,15个出具虚假证明的私营企业被拉入“黑名单”。
据介绍,今年1月至2月,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民政部门共上报新增住房保障申请家庭443户。经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审核发现,这批申请材料造假问题突出,目前已确定57户存在缴纳社保证明、收入证明、社区证明等造假。银川市住建局依据《银川市城市住房保障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对57户提供虚假证明的家庭,取消其申请住房保障的资格,不诚信行为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同时要求各辖区街道办事处2年内不予受理这些家庭的再次申请。
记者了解到,57户提供虚假证明的家庭中,从兴庆区胜利街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有35户。其中有11户申请人提供的所有证明材料为同一人填写,申请人签名、社区证明、收入证明、劳动合同等均为同一人笔迹。35户申请家庭夫妻双方虽然工作单位不同,但招工登记表、劳动合同却是同一人填写,收入证明模板一致。由此来看,可能存在同一人代替多个家庭办理住房保障的严重违规行为。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已将35户造假问题突出的申请材料移交公安部门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住房保障受理环节的把关不严,让一些“黑中介”组织或个人有了可乘之机,利用办理住房保障证非法牟利,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银川市住建局已将多次为申请家庭出具虚假收入证明、劳动合同的15个私营企业列入黑名单,这些公司今后为申请人出具的收入证明、劳动合同将一律不予认可。
今年,银川市住建部门将对三区民政、各辖区街道办事处开展住房保障业务培训,进一步严格审核要求,统一审核标准。建立住房保障审核定期通报制度,对三区住房保障的受理、审核以及社保、公积金、车管等联审工作进行定期通报,及时查找问题,不断改进住房保障审核管理机制,杜绝源头上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