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银川市金凤区:整治35处马路市场箭在弦上

发布人: 文章来源:银川日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马路市场因为其购买方便、价格实惠等优势,给其周边的住户带来了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堵塞、卫生脏乱差、缺斤少两等乱象,也让马路市场诟病不少。

近年来,我市城管部门加大了对马路市场的整治力度,对一些长期占用道路的市场进行了搬迁改造,金凤区更是让辖区所有的马路市场变身成为农贸市场,使马路市场成为历史,被城管部门称为“金凤模式”。

目前,银川市区的马路市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今后究竟该何去何从?近日,记者跟随城管工作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

梳理

35处马路市场治理难

2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胜利街的一处马路市场,发现消费者不多,摊主们有的玩手机、有的整理货物,他们在等下班高峰期的到来。转了一圈,记者看到这些设置在道牙上的摊位,有的占用盲道、有的搭建在变电器箱上,还有人生火炉子取暖。

“一个马路市场就是一个脏点。”用银川市城管局市容管理处主任任建军的话说,占用盲道、环境脏乱差、噪声污染、影响交通,这些问题基本上是银川所有马路市场共同的特点。

经过摸底,这样的马路市场在银川市区内还有35处。其中,兴庆区27处,分布于富宁街、凤凰北街、胜利街、解放东街、中山南街等街道,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商贩数量约有2500户;西夏区8处,主要位于同心北街、艺术街、东塔巷、怀远路等街道,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商贩数量约有900户;值得关注的是,金凤区在2016年已经将7个马路市场进行搬迁改造,马路市场成为历史。

据任建军介绍,马路市场一类是占用人行道、全天存在的市场,另一类是只在早晚占道经营的早市和夜市。特点是长期自发形成之后,再由街道办事处或社区进行统一管理,目前正在探索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管理公司管理。

在马路市场摆摊,均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记者走访了4处市场后发现,一个摊位每天大概需要缴纳6元~8元管理费,由管理公司收取,实行收支两条线,上缴财政之后再由财政划拨给街道。

而马路市场经营者的构成,早期以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为主,因为有利可图,加之管理方放任其扩大经营范围,北环批发市场等地的专业经营户也加入其中,城管人员发现,有人早上在早市摆摊,上午在农贸市场里卖,下午又来赶晚市。

尴尬

守着旧摊子不愿意挪窝

2015年2月10日,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朝阳街等12处早市进行春节前专项整治,当日上午,朝阳街早市不到10分钟的时间查出了两台会作弊的“鬼秤”。而同年5月,该局联合自治区计量测试院的计量专家,对宁园等4处早市的813台计量秤进行“体检”,结果发现18台电子秤不合格。

这些数据说明了马路市场的另一种看不见的乱象,因为流动性大等原因,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问题一直是马路市场的一个“恶疾”,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治安等问题,也让管理部门头疼。

任建军说,马路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便利,也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及生计问题,但是城市在发展,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以金凤区为例,大阅城、北京华联等城市商业综合体辐射力已经形成规模,因此马路市场的存在弊大于利。

目前,任建军正在对马路市场做调研,目的是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马路市场室内经营。他每到一处马路市场,问的最多的是愿不愿意搬迁到室内经营,得到的答复是不愿意。究其原因,商贩的解释是室内租金高,人流量又少,还是喜欢守着自己的旧摊子。

为此,相关部门专项治理、联合

整治等方法都用过了,但是“堵”到最后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开始琢磨“疏”。2016年,为了缓解西夏区怡林园小区附近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情况,辖区街道办事处在小区门口利用空地搞了一个创业再就业市场,然而现在市场里空空如也,市场外虽然立着“严禁占道经营”的警示牌,摆摊的摊贩却熟视无睹。

新华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马丽说,她辖区管辖的两个市场,疏堵之后只能保持现状,她说,商户习惯了低缴费的露天市场,入室经营租金可能成为负担,要是能有优惠政策,减免租金,逐步引入市场,可能会更有效果。

出路

“金凤模式”能逐步改善乱象

在金凤区城管局局长王玫看来,市场化能够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让市场化来解决。以前管理马路市场,城管部门既管人又管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市场交给第三方物业公司之后,各司其职工作,干得更好了。

在城管部门被称为“金凤模式”的搬迁或许是全市35处马路市场的一条出路。记者在一份由银川市城管局提交的《关于城市马路市场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中看到,2017年银川市城管局将加大督导力度,积极协调、督促辖区将马路市场就近搬迁到商场、停业厂区、地下室等场所规范经营,坚决遏制违法占道、违法建设等行为,做到杜绝增量,减少存量,切实还路于民。

对于马路市场的去留问题,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罗强强认为,存在即合理,马路市场有合理存在的基础,对于马路市场的最终归宿,他认为一刀切取缔的方式不太现实,相关部门应该先做一个调研分析,综合老百姓的需求、地段等因素,根据规律引导,不管是取缔还是搬迁新建,都要符合消费者和摊贩的需求,希望相关部门能平衡各方的利益。

分析和平衡的难题最后还得城管部门解决,银川市城管局市容管理处主任任建军说,下一步将逐步取缔马路市场,参照“金凤模式”综合考虑,要疏堵结合,给摆摊的商户一个去处。

为了解决马路市场的问题,金凤区通过摸底走访,一对一沟通等方式,掌握了摊贩的顾虑和想法,主动引导协调摊位,减免部分费用,以搬迁的方式逐步取缔了马路市场,同时利用闲置的厂房、地下室、营业房,引导摊贩进入室内经营,有效利用了城市闲置资源不说,还实现了市场化的管理。

目前,金凤区的7处马路市场已经还路于民,其中6处都交给了企业管理,宜居巷马路市场搬迁后交给银新苑南社区居委会代管。搬迁后的市场,也并未远离原有的马路市场,且大多为综合市场,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本报记者 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