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等进入垃圾分拣中心后,变成了可回收物、艺术造型、有机肥料,位于西夏区垃圾转运站内的垃圾分拣中心,正在改变人们对于垃圾处理的认知——
存放整齐的废旧衣物整理间,干净有序的可回收物收集场,环保新鲜的有机蔬菜,甚至还有利用废旧轮胎、啤酒瓶做出的艺术化造型……眼前的景象,让人暂时无法与处理垃圾的地方产生联想。这里,就是西夏区垃圾转运站内的垃圾分拣中心。
分拣让垃圾变资源
走进西夏区垃圾转运站,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垃圾遍地,而是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的环境,垃圾分拣中心就位于站内的东侧区域。由南向北,分布有可回收物收集场、厨余垃圾末端处理展示中心、废旧衣物整理间、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等等。一个集教育、培训、示范、分拣、资源化利用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已现雏形。
在可回收物收集场中,塑料瓶、旧衣物、旧玩具等物品都有着清晰的标识区分。废旧衣物处理区域中,回收来的废旧衣物经清洗消毒后,被整齐地摆放在储物架上,看起来像新的一样。“这些精细处理后的衣物,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银川市城管局荣洁公司垃圾分类宣传员王海燕介绍,他们通常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整理好的衣物打包,赠送给需要的人们。
分拣中心内还有一处去年开垦出来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在这块面积不大的地里,大白菜、青萝卜、西红柿等田园果蔬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是,用来培育这些果蔬的肥料,都来自厨余垃圾转化成的有机肥料。负责管理的高元林师傅说,这里以前的土质并不好,使用了环保酵素和微生物有机肥后,土质改善非常大,种出的蔬菜口感甘甜。
回收实现物尽其用
整个垃圾分拣中心面积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承载着多项垃圾末端处置任务和示范作用。
据银川市城管局荣洁公司经理王新宁介绍,厨余垃圾经过压缩、脱水后,再进入生物菌发酵箱,最快24小时就能产出有机肥料。而这台新购置的设备日处理能力可达300公斤,能够实现厨余垃圾处理后减量80%~90%。除此之外,废旧衣物的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及有毒有害垃圾的分拣和末端处置等,也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可续的处理程序。
王海燕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必然趋势,银川市城镇共有居民小区1314个,这项工作任务很艰巨,“但我们绝不松懈,要坚持走下去。”
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夏区转运站垃圾分拣中心共回收废旧衣物40多万件,纸类近210吨,金属、电器30余吨,厨余垃圾50吨,制作有机肥料5吨,为提高我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报记者 张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