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银川,智慧城市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实践着有关便民、惠民、利民的承诺。银川这座宜居城市正释放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智慧银川建设项目一线,试图通过笔端和镜头,记录建设者的智慧耕耘,挖掘智慧生活的便民故事。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智慧城市银川模式系列报道》,和您一起见证银川打造智慧之城的每一个脚印。
智慧城市,为银川人打造了智慧社区。智慧社区里的智慧生活,让智慧城市在银川成了摸得着、看得见的惠民福利。智慧城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大上构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生根。
5月12日,记者走进智慧社区金凤区未来城小区。在小区西门的健康小屋里,居民李俊祥在电子大屏上输入手机号,最近的身体健康指标就全部显示了出来。健康师曹月琴递给李俊祥一台巴掌大小的健康自检仪,李俊祥自己就能熟练操作测量身体健康指标。“适量增加有氧运动,饮食要清淡,药量可以减少到一天两次……”曹医生当场就为李俊祥提供了诊疗方案。
走进西门,记者看到一位身着红色上衣的女子刷脸进入小区,她的头像出现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显示屏上,系统自动显示了她的名字李素红。保安李师傅自信地告诉记者:“这是小区的业主。”
上午10:59,居民潘光东也刷脸进入小区,李师傅说,这是潘光东今天第一次进出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为小区看门护院,也让李师傅的安保工作多了一重高科技神器带来的保障。
在门口的社区电子大屏上,未来城小区的空气质量、小区温度湿度、噪音指数等环境监测信息实时发生着变化。居民惠廉洁晨练归来,盯着大屏望了半天,“今天空气质量比昨天的好。”有了社区电子大屏,政府最新政策、物业通知、社区服务、环境监测信息,居民们一看便知。
走进小区,在直饮水体验区,居民宋治玲排队接起直饮水。“这水烧出来没杂质,喝起来甜甜的。够一家四口吃三天。”宋治玲接了满满四大瓶直饮水。
智能化设施为小区带来了安保、环境、公共服务、医养服务等多方面实惠,这正是智慧社区带来的智慧生活。然而,这还只是智慧社区的一个画面。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一款“云桶”APP软件就能随时提醒智慧社区里的保洁员清收智能垃圾桶内的垃圾;上班族在单位就可以点开智慧社区APP,查看家里的自来水水质是否合格;小区里出现空气重污染提示就可以提醒老年人减少外出活动;回到家门口,输入6位取件码就能将存在智能快递柜内的快件取回家……
方便!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声音。恰恰是因为方便,才让智慧银川成为一笔可持续推广的财富;也恰恰是因为方便,才让智慧城市建设在银川突破瓶颈,成就瞩目成绩。
就在市民享受智慧生活的同时,各种生活数据还能衍生出另一笔财富——大数据分析。身体健康数据可以开展精准医疗、精准营销医疗器械;社区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分析出影响环境的原因,根据原因就可以分析出相应的环境污染控制策略……大数据分析的落脚点依然是便民,这将银川打造成了一个会思考的城市。
在智慧社区,生活真的可以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