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个飞机一起飞就要飞出国界的国家,却拥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航空公司和最大的机场;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几乎为空白的国家,却成为全世界有名的旅游之都,旅游业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一个泥泞不堪、垃圾遍地,蚊虫肆虐的岛国,却成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自独立建国起,新加坡以法制为先导,以严管为手段,以精细为目标,致力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几十年过去,当人们再看新加坡的时候,发现这个国家已彻底改变了模样。过去的脏乱差不见了,代之的是一个优美的环境、郁郁葱葱的世界“花园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新加坡由六七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发展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能够预防和治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城市病”,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管理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银川城市管理实现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的升级,取得的效果令人惊喜,城市管理的决策趋于科学,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当前,银川市正在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并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监督和城市治理,希望新加坡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能对银川有所借鉴与启发。
经验
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了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其精细化管理经验也成为世界一些国家和城市学习的典范。
●成熟和完善的城管组织模式
“建管分离”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新加坡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的公园及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部下的环境卫生局负责。市镇理事会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体,它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绝大多数的日常管理工作。它的职责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等,而与物业管理不同的是它属于法定机构。各部门之间除了定期进行交流外,一般相互不干涉各自的职权范围,权责明确。
●完善的城市管理方法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干净整洁、美丽如画,是因为它采用了极为严格的城市管理办法。有一套完善的城市管理方法体系,如: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管理资金、经营机制等城市管理基本方法,构成了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还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进行。此外,还通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来保证城市管理有效地进行。
●严格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完备的法规体系是新加坡法制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中最根本的是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具体、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国家对城市中建筑物、广告牌、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硬环境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其特点一是完整性。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立法,做到了“无事不立法”,使执法人员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二是操作性强。城市管理法规对规定的内容、制定办法以及惩罚都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既避免执法随意性又增加了可操作性。
●渗透到方方面面严格的惩罚制度
新加坡良好的城市环境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渗透到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惩罚制度。除了对严重违法人,追究其法律责任外,对轻微违法行为,新加坡大量采用的罚款处罚措施,罚款范围广、名目繁多,罚款程序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罚款数额大,足以使受罚者心痛,足以使受罚者不敢再犯。它在培养国民良好的行为,使城市管理富于经济色彩以及增加城市管理经费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一是罚款名目繁多,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领域;二是罚款数额大;三是执行罚款严格。政府对于执行罚款给予高度重视,通常派专人进行监督。
●完备的可操作的城市管理考评制度
建立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也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其考评项目非常体系化,对每项指标都有十分具体的评分标准,这就减少了考评中的人为主观评判程度,硬化了考评工作。其考评项目主要分为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城市的清洁管理两大类,包括建筑物必须每五年粉饰一次、公共电器、卫生、电梯、娱乐设施、开敞空间、公共场所抽烟、吐痰、乱丢垃圾等方面都有严格详细的规定。
●注重发挥公民参与管理的重要作用
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加坡在城市管理中采取了多种促进公民参与的方法。如在市镇理事会中吸纳了很多普通居民。市镇理事会每2个月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理事与居民共同商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可见,通过市镇理事会这样的组织,使得居民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进行参与,同时也使管理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
言论
“绣花式管理”指明了城市管理新方向
近几年,城市发展给人们的感受,不仅仅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还有城市内涝、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等问题。城市“面子”是好看了,但是“里子”还存在不少顽疾。后者不仅破坏了城市的形象,让城市陷于“重面子、轻里子”的尴尬境地,也加重了城市管理难度,影响城市未来发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一形象比喻就为破解城市管理困境开出了良方,也为城市管理指明了新方向。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如何的重要标志。而城市管理则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体现城市精气神的关键所在。从国内外城市管理的进程来看,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是城市管理最成功的经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摒弃粗放型规划和管理理念,注重城市规划化和管理的前瞻性,高瞻远瞩、防微杜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建立起科学、规范、精细的城市管理体系,在精细化管理中提升城市品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城市管理也是如此。所谓的“绣花式”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那些看似不起眼,却直接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形象的细微之处抓起,认真解决那些容易做到、应该做到而尚未做到的问题。一些城市在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些细节,给市民带了各种不便。诸如道路指示牌不规范或者严重破损,经常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井盖设置不合理,管理跟不上,不仅影响道路美观,“井盖吞人”事件也时有发生;下水道设计不科学,每逢雨季,就开启城市“看海”模式。这些小的细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大难题。
如何通过“绣花式管理”,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首先,城市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多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想办法。当前不仅着力要解决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还要多听取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草根”中汲取城市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其次,要用法治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依法治市,善于运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转变城市管理方式,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再次,要强化城市智能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对城市空间定位和问题处理进行全面监控,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实现城市经济管理、法制管理、环境管理和治安管理等综合管理目标,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有活力。
赵霞
做法
新加坡城市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无论市政设施建设,还是市容市貌管理,以及城市给排水、道路清扫与保洁、垃圾处置与利用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管理的精细化。
废弃物管理精细化
新加坡政府在大力宣传教育的同时,建立完善垃圾收集与处理系统,大力提倡废弃物的减少与再循环。具体采取五项措施:一是收集。在相应的地方设有分类垃圾箱,并标明“可回收”或“不可回收”,让市民清楚明了地将垃圾分类,并投放到准确的位置,在垃圾转运前进行专门处理,以避免运输途中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二是再循环。发放循环袋,每隔两个星期向居民回收可再循环的家用垃圾。新加坡每年垃圾产量500万吨,其中回收247万吨,处理255万吨,回收率达49%以上。三是焚化。政府耗资约1.8亿元,建设垃圾焚化发电厂,通过焚化使垃圾体积缩减,焚化的灰烬和不可焚化的垃圾进行埋置。四是减量。减少垃圾量,控制垃圾源头,减少原料和包装物;减少垃圾填埋的数量,把焚化的灰烬转化成建筑材料。五是再利用。将食品垃圾作为发电原料,利用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沼气发电,并将残渣制成堆肥。这些措施确保了废弃物的科学化管理、再生与利用,有效保护了环境。
水资源管理精细化
新加坡水源缺乏,政府把“节省、珍惜、享用”作为管理水资源的重要理念。
给水:通过集水—净化—供应食用水—处理用后水—生产新生水等环节,收集天然降水,开发新生水源,研发污水再生技术,实施“海水变淡水”计划,实现水资源的循环管理,用最经济的费用提供足够和可靠的饮用水。
排水: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居民小区的雨水全部明沟排放到蓄水池以备用;建立完整的深隧道阴沟污水排放系统,把污水从阴沟输送到中央水供回收厂集中净化。排放顺畅的雨污分流设施,将雨水和废水分别输送到不同的处理厂进行处理,实现水的再生与利用。
工业废水处理:制定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允许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政府在废水排放处安装自动监测装置,超标排放时闸门自动关闭,非环保部门专业人员无法启动闸门,有效避免了人为的违规排放。
小摊小贩管理精细化
新加坡建国之初,小商小贩随意摆摊设点,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新加坡政府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政府出钱修建小贩中心和巴刹(集贸市场),把街边摊贩搬迁到小贩中心,彻底解决了游摊小贩满街转的问题,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新加坡饮食文化。小贩中心由新家坡国家环境局下属的小贩局专门负责管理,既管颁证,又管执法和教育培训,还专门设立4人一组的稽查队,负责取缔非法小贩的工作。到2015年,新加坡共有109个小贩中心,容纳了3万户近6000家熟食和日常用品摊位。这些中心有完备的卫生设施、摊位设计、供排水等统一配置,并有公用的集中冷库,装货平台和公共水冲式厕所以及垃圾紧压器等,且大多处于交通节点,成为新加坡一道特色景观。
考评制度设计精细化
新加坡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分类,分别制定了完备的考评指标,每项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一部《公共环境卫生法》就有上万条条款,大到公共绿化、市容环境,小到店招店牌的挂法,规定得非常细致。其城市管理的法定机构———市镇理事会,类似于城市的社区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公共环境卫生、园林保养与维护、建筑物的日常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等工作。每年16个市镇理事会必须开展一次最清洁组屋区评比活动,要求每个市镇理事会提交两个组屋区和两个熟食中心参加评比,考察维护清洁和市民的参与情况,以此评定各个市镇理事会在城市管理中的成绩。
启示
新加坡政府将城市规划与管理作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首要条件,打造出新加坡城市的优美环境和良好秩序,并视其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新加坡的经验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管理很有借鉴价值。
启示之一无事不立法
新加坡精细化管理经验得益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和严厉的执法。一是法制完备。新加坡建国以来共制定了400多部法律,对城市中建筑物、广告牌、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共厕所等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立法,并有明确具体的标准尺度,做到了“无事不立法”。二是执法严厉。以严管重罚为手段,这是新加坡城市管理最突出、最受人称道的。如,随地吐痰,最高罚款1000新元,在工厂排水监测中发现超标物,第一次超标排放的最高罚款5万新元,以后超标每次罚款10万新元,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启示之二规划重于监管
规划重于监管,这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管理的成败,管理要先做好规划,并使其得以彻底的贯彻落实。新加坡的城市概念规划期限为45年,每10年调整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每5年调整一次。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提倡换位思考,鼓励民众参与,组织各界人士发表意见,有用的意见均被吸收进规划,真正做到集思广益。
启示之三市民广泛参与
法制化的管理只是“治标”,真正“治本”需要从根本上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行为,这就必须依赖于广泛的宣传教育,促使广大市民支持、配合、参与城市管理。因此,新加坡政府在每项城市管理法规颁布的初期,利用大众传媒,把“遵守法律、遵守公德,爱护公物、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增光彩”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对全民进行普遍的宣传教育,然后再进入执行阶段。同时,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市民参与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