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巴浪湖村,夏日的炎热也掩不住村民兴奋的情绪。近日,该村677户村民家里安上了抽水马桶,村民如厕不再是难事。村民丁兰花告诉记者:“现在可真是方便多了。原来家里没有厕所,要去外面很远的旱厕。尤其是冬天,很不舒服。”
巴浪湖村是利通区农村污水处理及厕所改造的试点村。从今年开始,该区坚持示范引路,整村推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利通区的农村厕所改造驶入了“快车道”。
分解目标 优选设施
“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利通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厕所得到改造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工作,并把这一工作作为建设清洁宜居、生活和谐的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
为将去年印发的《利通区农村改厕及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方案》落在实处,今年4月,该区把2017年3500户改厕任务分解到金银滩镇、上桥镇等8个乡(镇)实施。按照方案,各乡镇首先要确保年度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整村推进任务的完成;其次要全力确保清水沟沿线277户和南干沟沿线407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工作的完成。
利通区建设交通运输局局长任少军告诉记者:“改厕和污水处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寻找适宜的设施,我们去年也走了一些弯路。”据了解,出于节能的考虑,该区开始引进了一批无动力处理设备和一体化集中处理设备,由于各村庄地形不一样,易产生管道堵塞、管道投资大、无动力设备出水不达标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改厕效果。他们曾频繁地考察发达地区,有的地方产品很好但价格高。“今年3月,我们在山东省齐河、潍坊等地考察时,发现现在使用的这款改厕产品以生态处理为核心,符合我们的理念,价格也适当。我们就去厂家考察,选取农户进行试点、出水检测,排放标准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在回访村民使用情况的间隙,设备提供者——生态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驻宁夏的经理宋海峰向记者介绍:“我们这一设备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原理对生活污水进行了降解,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村生活生产所排放的粪便和污水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国农村实情的新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设备一体化成型,工厂化制作,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据了解,设备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绿化、景观、灌溉,节省清洁水源,无二次污染。
组织保障 群众自愿
农村改厕,不仅仅是为农户增加室内厕所,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沿袭多年的习惯,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力度要大,还需要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利通区新建的幸福村庄、农民安置区虽然已全部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但分散居住的庄点改厕问题一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难题。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利通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工作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及运营维护负全责,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终考核,依据考核情况严格奖惩。建设部门负责项目方案制订、技术把关及全区改厕工作的统筹安排,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及管理,政府办负责督察项目推进进度,其他部门根据自身职责予以全力配合,有效地调动了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好事要办好。为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实事真正办在群众的心坎儿上,该区印发了改厕宣传单1万余份,组织召开改厕现场推进培训会两次。重点组织各乡镇、各村委会、施工队及群众代表到先行示范户参观学习,现场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的村庄环境上的变化,真正从内心接受和认同,决不允许强压硬推,实现农户自愿参与、自主建设、自主维护和自主管理。
在板桥乡仁桥村,村民马玉宝大爷高兴地说:“我们家是村里第一个安的,我老伴儿有病,外出上厕所很不方便,当时听说要改建厕所,我们家第一批就报名了。现在老伴儿上厕所方便了,儿女们都感到很称心。”
马莲渠乡党委书记马英明没有想到群众的积极性这么高。他说:“这个项目非常受老百姓欢迎。今年,我乡刚刚启动改厕工作时,许多村民还很犹豫。当他们到试点农户家里看了之后,都主动要求改建。”
强化规范 严格验收
在利通区建设交通运输局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份“水质检测报告单”和一份《利通区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户改厕花名册》(以下简称《花名册》)。任少军告诉记者:“对于设备,我们有一个核心的要求,就是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是否达到标准不是由生产厂家来提供证明,而是由我们邀请当地专门的检测机构来检测。”
不仅如此,该区对改厕的辅助产品——管道、马桶、地砖的铺设等都有标准,并要求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让老百姓满意。
对于记者感兴趣的《花名册》,工作人员介绍说,对于改造后的农村厕所,是有严格的验收程序的。首先要填写安装确认表,在利通区建设交通运输局走访调查后,形成《花名册》,上有户主姓名、家庭住址、家庭人数、身份证号、安装情况、联系方式等,后面还附有每户安装后的影像资料。花名册也要老百姓签字验收,最后形成验收汇总表,总表须经财政局、审计局、建设交通运输局以及相关镇、村、施工队、产品提供商等每一环节的签字确认后,才能完成验收。
记者了解到,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虽然单体工程量小,但总体工程量大,针对工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该区狠抓“五项规范”。而验收规范,仅仅是利通区对改厕工程进行规范的“五分之一”。其他规范还有:设备招标规范——对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明确规定设施技术参数、供货节点,区财政、发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从源头上保证质量;施工队伍规范——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及改厕施工安装工艺虽然不复杂,但该区对每支施工队伍都要求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作为硬性要求,凡未参加培训的施工队伍一律不允许参与施工;施工质量规范——成立了技术指导组,采取现场演示指导、集中教学培训等形式,认真组织好技术培训,确保安装一套、正常运行一套;工程验收规范。对综合验收合格率低于95%的乡镇,严厉倒查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定期公示公开规范实施情况,有效保障广大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了“人人管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工作氛围。
任少军说:“全区现已安装1000余套改厕设备,我们计划在完成今年任务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多套。计划到2020年年底,利通区完成两万户农村居民户厕改造,安装分散式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1.9万多套,实现利通区农村污水达标处理全覆盖。”
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硬骨头”,分散居住的农户改厕和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也受到了利通区人大代表的关注。前不久,该区100多名人大代表冒雨考察了马莲渠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并深入巴浪湖村了解改厕进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宇告诉记者:“改厕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是民生大事,把改厕工作做好了,老百姓满意了,就有能力把美丽村庄好事办好,就能真正做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 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