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石嘴山市:保障性住房托起百姓安居梦

发布人: 文章来源:石嘴山日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往今来,住房始终倾注着人们许多的希冀与梦想!

今年65岁的张贵生和老伴杨玉兰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年轻的时候经济条件不好,我和老伴辗转于各个工地打工,工地的板房就是我们的‘家’,这一奔波就是多年,一直也没有买上房。儿子结婚后,我们老两口就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后来家里又添了小孙子,7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代六口人虽然挤点,但相处很和睦。可是,由于饮食起居、生活习惯不同,老人和年轻人难免会在生活上发生摩擦。”张贵生和老伴常常念叨:“如果有自己的房子,就不会有这么多困扰了。”

住有所居并非遥不可及。2013年年初,张贵生了解到他的条件可以申请廉租住房,随即提出了申请,同年10月份便搬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武口区民生小区8号楼2单元201室。“这是我们老两口的家,你看我这房子窗户又大又亮,暖气、地砖、卫生洁具、上下水设施等一应俱全。”张贵生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是众多家庭的美好愿望和热切期盼,也是市委、政府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构建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012年至2016年,我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30多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共建成5.36万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解决了近16万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使不同收入居民、不同民族群众同区居住,共享和谐。

今年80岁的庞福军与张贵生一样有盼房心结。多年来,庞福军和老伴一直居住在大武口城区附近的一套平房里,低矮潮湿,巷道狭窄,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如厕难、供暖难是庞福军老两口和周围居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去年11月,庞福军和老伴搬进了一棵树新苑棚改项目小区。“像做梦似的”,耄耋之年的庞福军用不太清晰的话语表达着内心的喜悦,“想不到,我这辈子也能住进新房。”不用劈柴烧炉子,地热暖和得冬天都不用穿厚衣服;做饭改用天然气,拧开就是红红的“旺火”; 上厕所,在自家的卫生间方便又干净……搬进新家的半年多时间,庞福军过上了新生活。

这仅仅是我市让百姓住有所居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市许多困难群众都实现了新房梦。

在住进保障房的居民眼里,保障房已经超出了“保障”二字,保障房宜居水平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入住群众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着力实现保障性住房室内基本生活设施齐全、室外环境优美、生活配套设施齐备。同时,为做好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广泛征求棚户区居民安置意愿,采取不同的安置方式,满足棚户区居民多样化的安置需求,尤其是2016年实行货币安置以来,棚改安置周期大幅缩短,居民购房选择空间更大。在公租房分配管理方面,我市进一步降低公租房准入门槛,扩大覆盖面,加快公租房分配。

63岁的刘跃民住进民生小区4年了,说起新家,刘跃民赞不绝口:“这个小区的住房和以前的房子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啊!房间舒适、明亮、干净,小区配套设施齐全。”刘跃民说,廉租房的卫生环境、安全设施、配套设施比以前的房子好多了,房租相比之前便宜不少,政府帮他节约了一大笔开销。

“安居才能乐业”,温馨舒适的家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有一个温暖的家,是人们朴素的愿望。我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正是回应了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呼声,真正实现群众的安居梦想,也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和谐。(记者 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