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城乡户籍、土地、工农业现代化改革,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户籍改革打破城乡发展壁垒
2015年12月31日,我市印发了《中卫市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城乡二元化壁垒,打消农民进城后顾之忧,为新居民融入创造条件。
“户口簿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待遇却是天壤之别。”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队长许昌守说,过去,城乡之间有着一堵难以逾越的“沟壑”,除非是参军、投亲等方式,否则农业户口很难转为非农业户口,农民也难以成为市民。
改革后,我市户口登记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也不再依据户口性质统计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而是根据户口登记地的城乡地域划分统计为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附着在户口上的社会公共服务随之统一。
针对社会公共服务这个户籍改革关键,我市逐步完善了进城落户农民城镇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体系,确保了进城落户农民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同时,我市还加快完善了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打消了农村人口进城的后顾之忧。
土地改革打通城乡人才壁垒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推进土地改革,不仅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增加了农民红利,更让农村人流向城市没了念念不舍。
如今,我市土地流转的价格约每亩每年七八百元,农民旱涝保收。许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也让更多的能人扎根农村创业,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双丰收、农村面貌齐改观的效果。
据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我市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41个乡镇411个村22.21万农户,确权登记面积358.49万亩。中宁县、沙坡头区、海原县证书颁发率分别达到98%、99%、92%。全市土地流转规模达53.56万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基础性工作迈入了产权改革运用的实质性阶段。
针对农民担心的土地问题,我市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推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严格了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在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上,不强行要求进城落户农民转让其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也不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
推进工业改革 激活城乡发展活力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更是城镇化的“助推器”。没有工业的大力发展,没有产业化牵引和龙头企业带动,很难实现工业现代化,很难发展繁荣服务业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经济“三新”产业,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异军突起的“三新”产业也成了引领我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全新增长点。
同时,西部云基地已被自治区确定为继煤制油、现代纺织之后的“三号工程”,云基地数据中心建设、骨干网络升级、配套设施完善、产业招商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亚马逊AWS合作数据中心、美利云数据中心等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国联通数据中心、炫云数据中心等3个项目拟开工建设,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项目已签署合作协议,中核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合作数据中心等4个项目形成合作意向,美团数据中心等5个项目正在洽谈,预计年底上线运营服务器数量达到5万台,总投资45亿元,形成了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发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