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苦、责任心强的小伙儿安永涛,用心担当着城市规划这份差。城市建设的每一块绿地景观、每一栋楼体色彩、每一座桥梁造型都要经历精雕细琢,配合银川整体空间布局和总体规划,方能顺利落地。这其中,离不开安永涛这样的规划管理者的默默耕耘。
十年寒窗苦读,让这个从石嘴山市平罗县走出来的农村娃安永涛,淬炼成为一名优秀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守着一颗初心,在家乡的厚土上洒下了默默耕耘的种子。
心里有张项目建设“活地图”
2008年,平罗小伙儿安永涛从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2011年,安永涛考入银川市规划管理局,成为一名城市规划管理者。
“用穿针的心装下城市的边边角角,才能担好城市规划这份差。”安永涛跟着规划老前辈跑遍了银川的三区,加班审查建设工程方案更是成了家常便饭。走廊里的脚步匆匆忙忙、键盘上的声音噼里啪啦,安永涛从来都是穿着一双运动鞋,随时准备下现场、奔工地。科里的同事们都说,这个小伙儿能吃苦。如今,安永涛说起银川各类建筑时,也能像老前辈一样如数家珍。城市建设这张“活地图”对他而言,既是责任更是使命。
7年过去,安永涛在建设工程方案审批中已经能独挡一面。唐徕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滨河新区银川大学、银川市儿童医院、宁夏美术馆、西夏陵博物馆、景博中学……不少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都经过安永涛之手审批。
“建设工程方案审批虽然只是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是却关系到各类建设的经济技术指标。把好这些指标的关口,才能保证每一座建筑、每一个项目的安全落地。”安永涛说,也正是秉承着这份责任感,他找到了奋斗拼搏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要让城市有颜值有活力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规划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如何让银川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让空间布局更有活力、让规划管理更精细化,是摆在规划管理者面前的问卷。经历多年历练,年轻的安永涛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有了更多规划管理方面的创新思考。
“银川市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计算的建筑面宽上限应该由40米调整到60米。”
“高层建筑形态应该更多样,城市空间应该更丰富。”
“住宅小区内部功能布局还可以更加优化,这样老百姓住着更舒服。”
……
安永涛提出的一系列紧贴银川城市发展的实践总结,被写进2016年的《银川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读懂城市建设的脉搏,其实就是读懂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听懂城市发展的心跳,其实就是听懂经济发展的节奏。”他说。
如今,城市建设的每一块绿地景观、每一栋楼体色彩、每一座桥梁造型、每一片老旧小区更新都要经历精雕细琢,配合银川整体空间布局和总体规划,方能顺利落地。精细化管理,正是从细节处开展精细化设计、服务百姓生活。也正是这样的规划理念,让安永涛明白,责任更重、使命更重。
想想一座座即将崛起的高楼大厦,想想城市建设的明媚景象,安永涛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点,这正是他艰苦奋斗收获的硕果。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创新思考、 规划管理、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