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一个小镇的绿色拐点—利通区工业新动能助推 特色小城镇建设见闻

发布人: 文章来源:吴忠日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吴忠网讯(记者 杨娜)核心提示:去年,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利通区金银滩镇名列276个特色小镇其中。金银滩特种汽车小镇成为了利通区的“唯一”,该区围绕产城融合,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打造升级版的“经济发展高地”。金银滩镇也正转变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并以这种方式迎来绿色转型的拐点。

栽下梧桐引来“金凤凰”

3月27日,在位于利通区金银滩镇吴忠市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宁夏骅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辆辆红色的专用半挂车成品经过一系列生产线的打造,整齐划一地停泊在车间里。

“自从我们把子公司开到吴忠后,不但能为西北地区消费者提供近距离售后服务,也为其他品牌的特种车辆提供便捷的维修服务,还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宁夏骅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正介绍,该企业是利通区招商引资的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用于建设年产3000台智能轻量化专用汽车项目,主要产品为仓栏半挂车、液体运输车、铝合金罐式车、粉粒物料运输车4大系列90多个品种。

“去年9月份一期项目全部投入使用,目前,产值达2500万元。今年四五月份将启动建设二期项目。”王伟正表示,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达8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

作为宁夏唯一的特色装备产业园——吴忠市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000亩,主要以专用汽车、商务用车、特色装备、输配电设备、矿山机械、特种阀门生产销售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区域优势产业,弥补了西北装备制造业的空白。

随着园区周边农机、机电、汽车销售市场的建立,宁夏合力万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宁夏骅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宁夏金沙田电动环卫车生产有限公司等5家“专、精、特、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入驻,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

目前,已组装生产油罐车、物流运输车、垃圾清运车、大型货车、电动环卫车等各类车辆3200余辆,“汽车特色”产业集群已颇有规模。

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托。

产业带动农民变“蓝领”

今年32岁的马宝林和妻子哈东梅一年前还是金银滩镇的普通农民,整天围着庄稼地,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是他家的真实写照。如今,马宝林夫妇已经成为宁夏骅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

“以前,妻子在家带孩子,全家的收入就靠我一个人。去年,这个企业招工,我和妻子就报了名,企业还免费对我们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我现在负责叉车流水线的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4000多元;妻子在后勤工作,每月也有2500元,现在家里的生活环境好多了。”马宝林表示,企业建在家门口,每天朝九晚五,和城里的“上班族”一个模式。

宁夏合力万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环卫车、自卸车、化工车等专用特种汽车制造企业,目前年销售额达3亿元,其中利用“互联网+”销售额达1.5亿元。金银滩镇杨马湖村的马伟明是该企业的一名区域销售员,他在互联网销售额达1000万元,实现个人年收入15万元。

“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进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助推脱贫攻坚和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利通区金银滩镇党委书记卢耀伏表示,建设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

当前,金银滩镇正在加快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转型,重点培育和打造以汽车制造体验为主题,发展富硒产业、商贸物流、工业旅游、教育培训、休闲观光、科普学习、生态旅游为主的现代新型小城镇产业体系。

聚焦绿色打造“新动能”

宁夏骅泰专用汽车项目是该产业园入住多家企业的其中之一,也是近年来利通区聚焦绿色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典型缩影。去年以来,面对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利通区始终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加快培育新动能,积极争创新优势。

据悉,该区大力实施了园区空间扩展和改造提升工程,两个“百亿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低成本“一区四园”平台优势不断显现,现代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园、失地农民创业园共引进企业168家,建成运营135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工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轻重工业比达到70:30,实现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今年,我们将实施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全力加快工业提质扩量。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扩充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培育优势与提升改造并举,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效,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6亿元,增长11%。”利通区委书记周涛介绍,该区将聚力打造低成本园区,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园区组织领导、管理运行、服务保障等体制机制,争创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特别是要着眼拉长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快推进现代纺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培育增长点,积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