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走进利通区金积镇马家桥村,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一面面以村规民约、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文明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村文化广场上,群众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跳着欢快的舞步喜笑颜开,一幅幅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也照亮了乡村百姓的生活,给原本沉寂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生机。“以前这条路上没有路灯,冬天娃娃上学走得早,虽然打着手电筒但还是不放心。现在终于安装上了路灯,不仅路被照亮了,大家心里也亮堂了。”利通区郭家桥乡杨家岔村五组村民白学良乐呵呵地说。去年,随着该村的路灯投入使用,村民再也不用摸黑走路,郭家桥乡也同样彻底结束了过去“夜晚一抹黑”的历史,率先在利通区涉农乡镇中实现了村居主干路路灯全覆盖。
近年来,利通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开展老旧村庄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周边生活环境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培育带有利通区印记的文明乡风、文化记忆。
目前,利通区各乡镇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 2248 盏、太阳能热水器3.88万台,亮化行政村比例和太阳能热水器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建成各类农村道路445公里,完成乡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223 公里,巷道硬化率达到90%,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农村公路每平方公里建设密度位居全自治区前列。
如果说乡村美了是“面子”,那么农民富了才是根基。利通区还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现在村庄美了,产业好了,就近挣钱的人多了,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发家致富不能坏了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利通区扁担沟镇烽火墩村农民杨云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独到之处。近几年,在镇、村两级的鼓励和帮助下,杨云在自己家的苹果园里散养了家禽,提升了收入。
随着利通区美丽乡村建设这把“金钥匙”的开启,阻碍农村发展的瓶颈被逐层打开,老百姓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心里有了底,自然而然对项目实施双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