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银川市:规范管理拯救共享单车

发布人: 文章来源:银川晚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包括银川在内,很多城市都开始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加强了共享单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完善。面对激烈竞争和大笔烧钱之后,共享单车似乎走在了风雨飘摇的路上。事实上,从大水漫灌式的圈地,到低价格的用户培育,共享单车应该从规范管理出发,才能让这个模式幸存下来。

在欧洲,同样是由华人创立的共享单车品牌lime,几乎照搬了国内共享单车的模式,但却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结果。不仅有共享单车,也迭代出了共享电动车、共享滑板车。他们并没有选择大笔烧钱和大水漫灌,而是通过更好地与地方政府沟通,甚至是社区的沟通,由此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部分投放,并且通过“供小于求”的状态,维持比较快速的盈利。

说到底,共享单车还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由私人资本借助新模式来实现的。对于个体用户而言,我们所缴纳的押金并非是在购买一辆自行车,而是在购买一种共享模式的准入资格和信用承诺。因此可以说,共享单车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变现的模式。共享单车企业拿出的是资本的背书和品牌的信用,政府拿出的是监管的信用,用户拿出的则是共同参与的信用。因此,共享单车的珍贵性在于,我们是否把这种信用看得比金钱还重要,虽然价格是不可或缺的流通介质。

因此,到了这个阶段,从城市的角度上看,还是要从多方位的监管出发,让多层面的信用支出得到保障,甚至是价格上的保值。以共享为名义的彼此信任才会坚持下去,以此为基础的其他模式,才会有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