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银川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采用倒逼机制,阶段性地采用不分类不回收措施。这是记者6月12日从银川市市容管理局垃圾分类办了解到的情况。
作为全国首批确立的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截至2019年5月底,银川市垃圾分类示范已覆盖5个片区220个居民区、7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银川市辖三区两县一市,人口309万,日均产生生活垃圾1500吨(高峰期达到2000吨),2015年被住建部列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银川市在前期进行垃圾大分流、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源垃圾、餐厨(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一般垃圾四类收集系统,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2016年银川市率先在全国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门立法,在逐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实施方案、长远规划,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区、市两级工作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
2018年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原则,银川市制定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制作了生活垃圾分类少儿歌曲,积极打造环保酵素推广示范城市,继续做好示范片区创建。
截至2019年5月底,银川市共回收废旧衣鞋帽440余万件,纸类3600余吨,废塑料850余吨,金属、电器120余吨,厨余(尾菜)11610余吨,制作有机肥料2200余吨,液态肥2000余吨,环保酵素240余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居民参与率达到4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
接下来,银川市将在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创新举措,将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列入各物业保洁服务外包范围,在各示范小区建立督导员制度,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回收,将垃圾分类逐步列入各物业保洁服务外包范围,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物业保洁服务必须有垃圾分类工作内容;各区、街道、物业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逐步优化、减少小区内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集中建设垃圾收集房,让居民自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