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园社区居民郭翠琴,最喜欢到自家门前的小巷里散步,“现在巷子里既整洁、又平整。”
原本计划好搬离金南社区的蒋全华老人,又打消了心中的念头,“现在我说啥也舍不得搬走了!”
银河二区居民王莲珍频频对亲友们说起自家小区的改变,“住在这里心里舒坦、幸福。”
这些让老旧小区的居民异口同声点赞的,就是2019年兴庆区重点开展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老旧小区改造。
从下水疏通到道路平整,从物业管理到新增停车泊位……这些改造,“改”的是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造”的是宜居新生活,大大提升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满意度、信誉度。
投入:1.2亿元让老小区获“新生”
此前,提起兴庆区中山南街金南社区,给人的印象就是路面坑洼不平、墙面斑驳、环境差。因为生活环境实在不理想,在这里已经居住了近20年的蒋全华老人,已经计划好买个新房子搬离这里。
但是一场改变又彻底打消了老人心中的念头。“现在小区里里外外的环境都变好了,周围配套设施又方便,说啥我也舍不得搬走了!”老人笑着说道。
和蒋全华老人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在这里居住了近20年的丁建忠老人。说起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老人不禁赞道:“环境干净了,道路平整了,还新添了停车位。”老人说道,再加上小区新增的健身器材和图书室,老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作为银川的老城区,像金南社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兴庆区一共有782个、3318栋楼,物业管理缺乏、配套设施老化、私搭乱建多、垃圾处理不及时……老旧小区里各式各样的“疑难杂症”,影响着这里10多万户居民的生活。
2019年,兴庆区立足办好民生实事,投资1.2亿元,对辖区9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对其中8个小区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改造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一大批老小区重获“新生”。
改变:从“里子”到“面子”一个不落
在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办事处,东西全长1.3公里的杏水桥巷,由于年久失修,街巷两侧的人行道路破损严重,尤其在下雨天,坑洼不平的路面淤积着泥水,让周边五个小区居民出行非常不便。
2019年,随着银川市相关部门将204条支路及小街巷交由兴庆区管护,分批次组织实施的支路及小街巷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工程也随即全面铺开,其中杏水桥巷就纳入到了改造范围内。“现在巷子里既整洁又平整。”福园社区居民郭翠琴笑道,如今的小巷是她散步的首选之处。同样,在丽景街银虹社区散户小区,原本坑洼不平的路面也被齐整的小红砖覆盖,居民们雨雪天气出门难的问题彻底解决。
敬德街、前进街、利群街……从2019年4月开始,兴庆区共组织实施支路及小街巷改造项目192条。此外,协调供热企业升级改造159个老旧小区877万平方米的供热管网,让群众的幸福感“从里到外”全面提升。
除了从老百姓最关心关切的问题出发,还将“怎么改”“如何改”“改后如何管”贯穿改造过程中,既保证改造品质,又推动长效管理落地。
家住兴庆区凤凰北街街道民运村小区的老居民夏海感慨的是,小区里发生了一系列喜人的新变化,安装监控探头、清理陈年垃圾、重新补植绿化……特别是2019年5月专业物业公司接管后,让民运村这个老小区,终于结束了20多年无物业管理的混乱局面。
民运村小区属村队集体自建小区,2003年11月分配给北塔6队村民居住,共有住宅20栋、房屋520套,住户1600余人。过去,民运村小区一直无物业管理。长期以来,村民随意圈占绿地种菜、养鸡养羊、占用配电室(公厕)楼顶养鸽子、抢占集体房产、营业房及车位、车棚,随意破坏小区环境的现象十分严重。
2019年,辖区街道办事处与北塔村委会及村队联系商讨,一方面组织人力对民运村小区治安、圈占绿地、违章搭建等问题集中进行整治,一方面对小区绿化、道路进行全面维修。同时,通过议标的方式,选聘物业公司进驻服务。
为了确保小区环境的长效管理和日常维护,街道办事处还在小区广场上设立了文明督导宣传岗,发动社区党员群众义务巡逻队、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轮流值守,共同维护家园环境。通过内外联动,民运村小区终于改出了村民满意的效果。
据了解,目前兴庆区共有小区1025个,有专业化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325个。另外一些独栋、散栋、小规模农民安置区,都通过社区、业主委员会等多样化方式进行自管,小区物业管理已经提升:将“怎么改”“改后如何管”贯穿始终
在2019年的改造过程中,兴庆区实现了全服务、全覆盖。
事实上,在老旧小区提升、支路及小巷改造过程中,也为城市交通设施拓展了新空间。今年,兴庆区相关部门在改造后的街巷施划了16245个停车位,并充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拓展空间,新增停车位8426个,解决城市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
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切切实实让居民们迎来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