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宁夏医疗队武汉方舱战事

发布人: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援助湖北医疗队,第一批137名队员赴武汉抗疫一线,第二批138名队员支援武汉方舱医院,第三批79名队员分4组支援襄阳市4家医疗卫生机构,第四批103名队员支援武汉方舱医院,第五批153人出征武汉……

出发。

离开宁夏,开赴战疫前线。他们,无论是征战襄阳,还是支援武汉,皆倾注了大量心血,奉献着人间大爱。他们,是真正的白衣战士。

今天,请让我们以武汉方舱医院为主,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

(一

2月5日零时20分,雨后的武汉,潮湿阴冷。宁夏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一下飞机,即着手练习如何穿脱防护服。

加油!

零感染,打胜仗,是他们的战疫任务。

2月6日凌晨,队员们到达“战场”——武汉方舱医院。队员们严格按规范穿脱防护服,唯恐某个细小环节没做好,导致被感染而影响整个团队。

每天四班倒,首批进入方舱医院的医生每人负责100多张病床,护士每人管理30张病床。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后,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个班下来,身心俱疲。

队员韩小娟曾在武汉上大学。这次,她不仅带着使命,也带着对母校所在城市的感激与怀念。

“在这里,我们与患者一起读书、跳舞、锻炼身体。疫情未让大家彼此疏离,反而让人们更加亲近。”韩小娟说。

(二)

转眼间,宁夏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已经15天了。

杨艳红是医疗队隆德分队队长——5名护士的“头儿”。父亲给她发微信:“服务人民,保重身体。你的举动我们很赞同,你一定要防护好自己及团队人员的安全。”那一刻,杨艳红的眼泪涌了出来……

爱佑生命。

每天晚上开小组会时,有关负责人会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告诉大家。比如穿上防护服后不能上厕所,建议大家使用尿不湿;病人心理压力大、脾气暴躁时,要冷静做好心理疏导;要多穿几层防护鞋套,否则走路太多,鞋套磨破会增加感染概率……这些,杨艳红一一记下,要求队员们重视这些问题,严格按规程操作。

杨艳红等人负责的病区住着200多名患者,交接患者、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有些患者情绪不太稳定,除了基本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还要给患者做心理疏导、教授疫情防控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等。

得知杨艳红等人来自遥远的宁夏,患者纷纷伸出了大拇指。

(三

“武汉的天气可谓变化莫测,昨日还是大雪纷飞,今天却艳阳高照,驻地院子里的桃花也开了。队友露露说这是好的寓意。是啊,不仅仅是武汉人民,全国人民都在期待春暖花开。”这是来自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的黄婷发的朋友圈。

与方舱医院患者的合照。

来到武汉后,紧张忙碌成了她和队员们的日常。

每天提前2个小时从驻地出发,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后,互相仔细检查。确保安全无误后,大家便在衣服上标上姓名、职业、工作区域。

虽说每次上班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但因为只有一个出口,每次都要等待一两个小时才能出去。穿上防护服便不能吃喝,也不能上厕所。

每次下班,大家的脸上都被口罩压出很深的红痕,耳朵也被口罩勒得生疼。

“我们从不奢求自己会成为英雄,只希望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可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期待全国人民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期待我们胜利的那一天。”2月18日,黄婷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

(四

“我在武汉,你在宁夏,隔一程山水,你是我暂不能回去的家乡。你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二月的风不知何时才可以吹到樱花四月。举目四望,偌大的桌边只我一人,空对一盏冰冷的茶。”来自西吉县的医疗队员朱文军发微信给好友。

绝不辜负祖国的信任嘱托。

一天上小夜班,朱文军进入舱内,给病人测体温,一个大姐说:“你要保护好自己,不要生病,如果生病了,我们就太对不起你们了……”

有个阿姨本来准备喝水吃药,看到朱文军进去,慌忙把口罩戴好……朱文军很受感动。

得知他们来自宁夏,有患者说:“宁夏好啊,等病好了,一定要去宁夏看看。”还有患者说:“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谢谢你们……”

一天下午,随着音乐响起,一些轻症患者跟着节奏跳起了广场舞,仿佛这里不是医院,他们也不是患者。

看到患者病情好转,身体逐渐康复,来自泾源县的医疗队队员马英倍感欣慰:“我们不分昼夜与疫魔作战,战疫必胜。”

在方舱医院,医疗队队员禹娟迎来了一个特殊生日,手机上收到许多生日祝福。那一刻,禹娟突然有点想妈妈做的面条……(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 剡文鑫 实习生 胡婷)

相关新闻

前线报告︱五壮士“入舱”的10小时


尽管事先已在心里反复模拟过多次入舱出舱程序,来到武汉前后也演练过若干次,2月6日又提前进入方舱医院熟悉环境,但当宁夏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的5名医生准备接班时,心情依然五味杂陈。
  10天前,宁夏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冯珂、张曹、冯育、马汉宁、马刚5名队员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2月9日凌晨2时,他们走进了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厅诊疗。

他们是宁夏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的医生,在这里将值守到早上8时,等待下一班医护人员换班。

穿着防护服需要半个多小时,加之是第一次值大夜班,5个人提前2小时到达武汉客厅。

武汉客厅是武汉市一座文化综合体,疫情发生后被改建为方舱医院。2月7日,武汉客厅收治第一批轻症患者。5位宁夏医生接管的是A厅B区的600多张床位,平均每人100多张。

进入方舱前,他们反复检查防护服、面屏、护目镜、口罩、鞋套等装备。

马汉宁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这么多年,各种复杂局面我也见过,也能在纷繁的状况中很快理出头绪,但进去后还是感到震撼。”

5壮士方舱医院合影

人太多了,这些病人都被明确诊断为新冠肺炎。

进入方舱后,5个人迅速分头从上一班交班医生那里接管自己的病人。每个人要一一评估100多位患者的病情,任务繁重,但大家都马不停蹄,怕漏丢一个人,采集病史、阅读CT、调整医嘱,就怕耽误病情。

“刚进去时还挺担心,忙起来就忘了这事。满脑子就着想尽快熟悉病人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张曹说。每隔一两个小时,几个人相互检查对方的防护装备有无异样,不敢有半点马虎。

冯珂来到武汉前接诊了后被确诊为宁夏第一例无明确接触史的新冠肺炎病人,“在银川是本土作战,还没有感觉到多大压力。进入方舱后看到那么多病人,有的咳嗽还不戴口罩,心理压力确实挺大。”

凌晨3时多,医护人员送来一个56岁的病人,只有血氧饱和度小于93%,但其他体征均能达标。入住方舱医院要求血氧饱和度需大于93%,按照此标准他不能进入方舱医院,应转入固定治疗点。看着病人焦虑、担心,冯珂一边安慰他一边想可能是夜里气温低所致,于是为他进行保暖,随后该病人血氧饱和度恢复,收治入舱。

马汉宁查看病人CT

3个小时,5个人把接管的所有病人摸了底,马汉宁补了40多份病历。这时他们才感受到浑身已经大汗淋漓,护目镜的雾气让眼前的景象时隐时现。“工作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其实头上的汗水顺着护目镜、脸颊最后流进了口罩里。”马刚说。

方舱医院内部灯火通明,当有病人陆续起床洗漱时他们知道天亮了。当天交班出舱已是上午10时,护目镜能倒出水来,每人10余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很疲惫,但所有人成就感满满。

半个多月来,他们熟悉了方舱医院的环境和工作流程。2月19日,由宁夏医疗队收治的第一批5名患者出院,希望越来越少的人入舱、越来越多人出舱,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宁夏日报特派记者 张贺/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