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中卫市近4万套保障性住房温暖住房困难群体

发布人:全媒体记者 黄浩 何洋 文章来源:《中卫日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老姚,在哪里?住房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家里了。”

“我在四季鲜,好的,知道了,马上到。”

……

近日,记者随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李建明一起走进居住在市区福兴苑小区的郭正保家。郭正保挂断电话后便和李建明聊了起来。今年75岁的郭正保2018年从沙坡头区宣和镇羚羊村搬进保障房,到今年已经6年了。2000年建设定武高速时,郭正保家的农田被占了两亩多,按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老人户口从农业户转成了非农户,加上其子女都在城里,照顾孙子也方便,于是在2018年申请了公租房。后来因其患病,按照政策申请公租房转廉租房。

“房间虽然只有58.99平方米,但是住着真方便,水、电、暖、天然气样样不缺。”郭正保乐呵呵地说。

谈话间,老人电话中所称的“老姚”也回到了家。“老姚”名叫姚宗清,今年81岁,和郭正保老人情况一样,2018年从沙坡头区永康镇艾湾村搬到了福兴苑小区。

租金597元、暖气费大概1000元、物业费480元……住廉租房一年花销不到3000元,姚宗清和郭正保一起给记者算起了账。郭正保老人身患慢性疾病,姚宗清老人的妻子罗秀兰下半身瘫痪下不了床,两家人都住廉租房,租金很低,这让两位老人发自内心地感慨政策好。

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住上保障房,实现“应保尽保”。我市降低申请公租房保障条件,根据上年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调整了住房保障资格,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特殊家庭优先予以保障,市辖区农村无力建房的特殊家庭用公租房进行了“兜底”保障。

宜居家园是沙坡头区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点,共有6000多套保障性住房。家住宜居家园A区21号楼的徐天珍老人,从2015年到现在,9年过去了,老人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居住环境。

“冠心病、糖尿病、‘三高’……我每周基本上都要去市医院看病抓药,住在这很便利,出去坐1路公交,没几站就到了,小区还有‘老饭桌’,把粮食交过去,一日三餐不用愁。”徐天珍高兴地说。

关桂华和丈夫王忠国、小女儿王岭三人居住在21号楼,房间虽然不大,但他们却住得很舒心。“住在这,孩子上学很方便,我们两口子打工照顾孩子也方便。”关桂华说。

近年来,我市共投资40多亿元建成公租房38565套211.54万平方米。通过掌握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低收入、外来务工以及新就业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已分配入住34756套(其中低收入群体9338套),入住率90.1%。

为了发挥公租房“兜底性”保障作用,我市采取降低申请公租房保障条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特殊家庭优先予以保障、对市辖区农村无力建房的特殊家庭用公租房进行“兜底”保障、对重大疾病的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人性化”收费、简化流程和减证便民、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在分配公租房时优先配租等措施,将更多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李建明介绍,我市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实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带来的实惠,使保障性住房成为百姓的“公平房”“民心房”“暖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