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2025年自治区特色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第三季度工作情况·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专刊

发布人: 文章来源: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工作动态】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统筹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工作落实】

兴庆区“微介入”更新改造 打造具有特色的嵌入式社区主题街巷

兴庆区丽景社区“六维互嵌”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幸福样板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以嵌入式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金凤区“三维赋能”打造民族互嵌式社区新样板

西夏区让更多便民服务“嵌入”社区

情系群众暖民心“惠邻壹家”惠民生

----盐池县南关社区探索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统筹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是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民生工程。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是指通过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具有贴近群众、公益普惠、功能多样、服务便捷等特点。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是满足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惠民利民之举,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3121号)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自然资源部
关于印发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发改社会〔2024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发改社会〔2024100号)要求,

主要内容:保障基本、优质普惠。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按照精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原则,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确保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逐步补齐其他服务。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根据不同城市类型和社区特点精准施策,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以城市为单位整体谋划,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推进,统筹规划、建设、服务、管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力推进共建共享,持续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创新,试点先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压实地方政府组织实施、资金投入、建设管理主体责任,中央政府加强统筹推动和支持引导,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典型示范作用。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统筹调动社会资源,健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下沉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构建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有效盘活利用城市存量资源,实现社区嵌入式服务可持续发展。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厅 自然资源厅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联合向国家申报银川市为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20249《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发改社会〔20241390号)发布,银川市作为宁夏唯一入选全国56个城市纳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范围。 目前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是:


一是健全实施机制。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对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将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完整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推动建设任务落实落地。积极推进银川市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印发《银川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7年)》,202412月银川市确定实施范围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选取105个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实施先试先行项目共计66个。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和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为契机,持续打造一站式、多业态、体验式“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通过政社联动,搭建起托育康养、“助农集市”等平台,不断提升各族居民群众幸福指数。

二是推动延伸覆盖社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厅 自然资源厅三部门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方面,推动试点城市银川市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有机嵌入社区,另一方面,推动全区有条件的社区将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延伸覆盖全区所有社区。

三是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中央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以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协调对接社工、发改、自然、民政、商务、卫健、体育等部门共同将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到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中,一大批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工作亮点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得以展现。



兴庆区“微介入”更新改造打造具有特色的嵌入式社区主题街巷


兴庆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对接发改等部门统筹各级各类资源,按照银川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7年)》,将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有机结合,一是兴庆区守“家底”盘“库存”,2024年以来,维修改造街巷60余万平方米,新建市政道路30多公里,采用“微介入”有机更新改造方式,结合街巷现有商业业态,打造具有特色的嵌入式主题街巷。二是充分用好城市社区“金角银边”,将符合城市发展方向、闲置低效、失修失养的园区、楼宇、房产及土地进行盘活和改造开发,大力优化整合社区配套建设用房等公共空间,清理非必要、不合理用途,腾退资源优先用于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如,兴庆区自强巷嵌入式引入咖啡店、饰品店和特色美食店等新元素进入社区老旧街区,巧妙地被设计划分为“转角遇到爱”“漫游兴庆”和“老城记忆”三个主题区,老故事彩绘变成墙上风景,一边是老式住宅楼透着淳朴气息,一边是文艺小店展露时尚元素,让老旧街区在光影流转中焕发新生。

兴庆区自强巷嵌入式“转角遇到爱”“漫游兴庆”和“老城记忆”三个社区主题区

兴庆区教育巷墙绘前健身的社区居民



兴庆区丽景社区“六维互嵌”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幸福样板

兴庆区丽景社区以“打破隔阂、促进融合”为目标,创新实践“空间、心理、社会、文化、经济、服务”“六维互嵌”模式,通过激活多元参与、优化资源配置,将“陌生人社会”转变为“熟人社区”,打造互嵌式社区建设样板,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温暖与活力。一是社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完整社区建设,提升改造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和商业服务设施、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等,盘活阵地资源,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康养中心、暖心驿站、非遗手工坊、警务室、老年食堂等多个综合服务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推动各族群众和谐共居、深度互嵌二是社区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体系,与10家非公企业、6家快递网点等签订共驻共建协议,通过“一书三单”机制解决群众需求25件。三是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利用“兴庆智脑”系统提供代办服务;为独居老人开展上门认证、健康体检等服务,老年食堂日均送餐20余份。四是社区以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就业服务、便民服务、商户联谊为支点,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就业招聘、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活动,提供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创新居民点单-社区派单-企业接单-参与者评单机制,引入企业发布招聘信息100余个,吸引各族居民群众关注,累计服务群众870人次。五是升级“微就业”手工坊,通过承接企业订单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打通产品销售渠道,实现“教、产、销”一体循环,创新“培训+制作+售卖”运营模式,带动辖区35人实现就业,增收3.5万元,帮助各族居民群众实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变,为各族居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多元化服务与支持。六是社区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举办“邻里节”“共庆中秋”等活动50余次,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写春联;在每月5日、15日、25日开展助农产品进社区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义剪、义诊、开锁、农副产品、手工作品及文艺汇演等多种便民服务;常态化开展非遗手工制作及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持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共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深化“嵌入式”服务,让家门口的“幸福圈”越画越大,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举办“邻里节                    “共庆中秋”等活动

“微就业”手工坊                     构建社区四级网格体系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以嵌入式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深入贯彻落实《银川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兴庆区燕乐园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整合辖区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通过打造多功能市民驿站、聚焦“一老一小”精准服务、完善文体健康配套等举措,构建覆盖全域、功能复合、便捷高效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切实将优质公共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一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嵌入式多功能市民驿站。燕乐园社区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核心引擎,以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通过 “需求、资源、项目” 三张清单机制,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与服务资源,成功打造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市民驿站,成为辐射周边 3 个社区、服务 1.2 万余名居民的 “服务综合体”。市民驿站 “一站多能”:设置棋牌室、水资源动植物科普馆、党建 + VR 体验室等特色空间,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配备乒乓球室、台球室等运动场地,为全民健身提供便利;开设理疗室、手工坊、书吧及儿童休闲区,覆盖全年龄段居民生活场景。通过持续升级改造硬件设施、优化服务流程,市民驿站已成为居民 “想来、爱来、常来” 的社区公共空间。二是聚焦“一老一小”,织密嵌入式民生保障网。社区助餐,让养老更暖心。大新镇燕乐园社区助餐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便捷、平价的营养餐,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个性化上门送餐服务。通过随机回访、线上点评等方式收集反馈,动态调整菜品种类,完善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优质餐饮服务。医养结合,智慧化养老服务。宝石花医院依托“汇养通”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医、康、养、护、教”五位一体服务模式,为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助浴助餐、娱乐护理等全方位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儿童友好,打造快乐成长空间。社区嵌入式儿童游憩区结合科普教育、手工坊、休闲书吧等设施,为儿童提供安全、有趣的娱乐学习环境,满足亲子互动需求,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强居民幸福感的关键举措。大新镇燕乐园社区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扩面增效,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与温暖。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改造的嵌入式服务设施乒乓球室


  
庆区燕乐园社区改造的嵌入式服务设施儿童休闲区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改造的嵌入式服务设施手工坊


庆区燕乐园社区改造的嵌入式服务设施社区助餐点




金凤区“三维赋能”打造民族互嵌式社区新样板

金凤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打造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广泛推动多民族社区从“居住融合”向“情感融合”深度转变。一是组织赋能强根基,激活治理“红色引擎”。搭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网格员”服务平台,构建“党员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服务模式,整合辖区律师、医生、环保、维修等各类社区党员能人组建“合作共建”队伍,打造“邻里互助站”“石榴籽警务室”等特色红色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调解纠纷等服务,累计为群众办理实事2000余件,提供高效社区服务1.5万次,惠及群众8万人次。二是服务赋能暖民心,绘就民生“幸福图景”。延伸融居住、养老、教育、健康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场景,综合改造老旧小区28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79套,建成“家门口”社区食堂25个,社区老年大学16所、居家养老服务站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覆盖率达100%。依托“智慧就业服务站”“劳动者服务站”等功能性阵地,创新居民点单-社区派单-企业接单-参与者评单机制,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就业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近20场次。三是文化赋能促交融,共筑精神“石榴家园”。组建石榴籽宣讲队”等宣传队伍100余支,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举办“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石榴籽课堂”等宣传活动900余场次,覆盖居民6.9万人次。

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改造互嵌式“悦童趣”


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通过嵌入“忘忧草”残疾人之家,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建成集残疾人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文化娱乐、助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暖家园,辐射服务周边1800余名残疾人。



西夏区让更多便民服务“嵌入”社区

西夏区探索“近邻+”服务模式,从群众需求出发,引入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开启“社区合伙人”“幸福合伙人”“宁安有邻”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延伸社区服务触角,让更多便民服务“嵌入”社区,切实提升了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一是多方筹集投入资金,在宁安巷社区实施“宁安有邻”嵌入式社区服务党建项目,改造升级室外小广场,修建儿童户外游乐园等设施;打造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基地,开展书画、合唱培训以及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联合怡安幼儿园、银川怡成互联网医院等,实施认领“幸福+”微项目等,让社区服务“提速增温”。二是嵌入式社区服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夏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将辖区公共服务资源有机嵌入社区,拓展加入群众急需紧缺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普惠优质服务。三是作为西夏区探索发展社区经济的试点,西花园路街道嵌入了青年夜校、健身房、老年食堂等第三方机构,错峰使用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书法、国画、瑜伽、爵士舞、尤克里里等低偿课程服务,成了年轻人白天上班、夜晚“充电”的好去处,让生活充实了很多。四是在“政府主导+市场助力+社会共治”上联合发力,做优社区养老创新服务的指导思想下,整合各个社区公共养老服务资源,将上门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日间托老、理疗康养、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专业化养老服务与志愿服务充分融合,升级打造“朔方吾老共同体”乐龄品牌服务项目。

自试点嵌入式社区建设以来,西夏区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辖区商户嵌入、第三方机构嵌入、政府部门嵌入等多渠道入手,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频繁联动,筛选优质幼儿托管机构、社区食堂等第三方,拓展各社区服务清单,让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加持久。

西夏区恩和社区:一是依托活动阵地、社会资源,盘活带动各项功能室运作,便民服务站“嵌入”小区生活超市,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实惠、新鲜的生活用品和积分兑换,还为居民免费提供手机充电、临时休息、雨具、无线上网、爱心加水等服务。二是社区建立“252”工作模式,对居民微信群内提出的问题网格员2分钟内回应、5分钟内答复、2天内解决。三是制作廉洁宣传文化墙、打造科普馆、开展“加减乘除”垃圾分类,搭建“邻里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集便民服务、宣传教育、矛盾调解、科技展示、文化娱乐、未成年人教育、创业就业培训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社区,积极打造智能化、便民化、幸福化的“完整社区”,多举措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生活趣味”,成为居民群众业余生活的聚集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西夏区恩和社区“朔方吾老共同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情系群众暖民心“惠邻壹家”惠民生

----盐池县南关社区探索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盐池县南关社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始终聚焦“一老一小一妇一新一青”,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创新“惠邻壹家”服务品牌,全面推动多样化、精细化、精准化、普惠型服务供给,打造“老有所乐、幼有所学、妇有所长、新有所安、青有所为”的美好幸福家园。主要做法:一是健全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根据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社会捐助,健全可持续的建设运营和网格化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社区能人”效应,大力健全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二是探索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通过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阵地换服务等方式,引进晨光公益协会、乐善社会组织、非遗文化传承、象棋协会等10家社会组织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三是打造社区“惠”字系列品牌嵌入式服务设施全力打造“惠·生活、惠·小圈儿、惠·佳人、惠·新巢、惠·青春”惠字系列品牌。通过“惠·生活”为老暖心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理发、家政服务、缝补衣物、文化活动等民生热门服务项目10余项,服务人次达到1500余人;“惠·小圈儿”为小爱心服务:通过爱心自习室、托管之家、象棋课堂、绘画课堂等7项服务,填补了辖区500余名未成年人课余空白时间,通过“公益化+项目化+社会化”运作模式,为困境儿童、单亲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免费提供7项服务,受众人群达到30余人,结合社区食堂,特退出学生套餐,享有与老年人同等优惠价格,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惠·佳人”为妇用心服务:为辖区内531名陪读妈妈们提供暖心技能培训、就业需求资源链接、丰富文化生活等,带动妇女就业创业;“惠·新巢”为新细心服务:打造暖心驿站2处,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就餐、充电等志愿服务。2025年以来,结合节日,开展微心愿活动2场次,组织30余名外卖小哥参加社区趣味运动会、安全知识培训等,让他们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惠·青春”为青贴心服务:在团县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对接返乡大学生到社区进行服务,社区打造青年之家和青年自习室各1处,达到双向赋能,形成青年与社区双向奔赴。同时,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惠邻壹家·万事大集”公益市集活动,提供价格普惠的社区服务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15场次,打造社区食堂,解决100余名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以“小切口”撬动民生治理“大课题”,把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做到家门口,用精细治理与居民描绘“幸福梦”。

盐池县南关社区“惠·佳人”为妇用心服务中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暖锅聚爱.妈妈派对”陪读妈妈亲子活动室

盐池县南关社区“惠·生活”为老暖心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理发室

盐池县南关社区“惠·小圈儿”为小爱心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象棋活动课堂

盐池县南关社区“惠·小圈儿”为小爱心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托管之家爱心自习室

盐池县南关社区“惠·新巢”为新细心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暖心驿站

盐池县南关社区“惠·青春”为青贴心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青年之家”








工作信息收集、整理、编辑:杨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