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全力推进2025年自治区特色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第四季度工作情况·社区幼儿园与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专刊(3)

发布人: 文章来源: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工作落实】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聚焦急难愁盼需求构建完整社区普惠托育圈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激活托育设施资源绘就完整社区民生幸福底色

灵武市西苑社区“同心育幼”近享优护让完整社区建设幼有所托

青铜峡市东街社区守护“一老一幼”幸福线完整社区普惠服务暖人心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聚焦急难愁盼需求构建完整社区普惠托育圈


为深入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银川市、兴庆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工作指导下,兴庆区大新镇燕乐园社区精准满足居民对“一老一幼”服务的急难愁盼迫切需求,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大力实施社区幼儿园与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构建多元协同的社区托育服务体系。依托燕乐幼儿园为核心载体,社区拓展形成了多样化、普惠性的托育服务模式,有效缓解家庭育儿压力,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盘活空间资源,拓展服务覆盖

燕乐幼儿园通过微改造与功能叠加,将现有教室、活动室等场所在非主体教学时段灵活用于托育服务,打造安全、适宜的活动空间。社区积极参与协同,初步形成 “社区嵌入式”与“幼儿园延伸式”相结合的托育服务网络,真正实现“家门口”的便捷安心托管。

二、精准对接托育需求,延时服务化解难题

燕乐园社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现有0-6岁幼儿271人,托育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为积极回应居民关切,社区与燕乐幼儿园密切协作,充分挖掘幼儿园在场地、师资和课程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保障常规学前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延伸服务范围,覆盖更低龄幼儿及在园儿童的多样化托管需要。针对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的“接送难”问题,燕乐幼儿园还率先推出托育延时服务,覆盖在园幼儿并逐步向社区适龄幼儿开放。延时时段安排专人组织看护,并开展绘本阅读、创意手工等丰富活动,确保幼儿在安全、愉悦的环境中等待家长,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三、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在保障基本看护的基础上,燕乐幼儿园依托专业师资与教学特色,为托育及延时服务幼儿设计了多元化、启蒙性活动课程,包括绘本故事、趣味木工、思维游戏、科学实验、创意美工等。这些课程不仅充实幼儿在园生活,更全面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交与动作能力发展,实现“托”有所“育”、“育”有所“质”。

四、融合社区活动,延伸服务内涵

燕乐园社区与幼儿园协同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如世界水日宣传、“阅读伴成长・传承好家风”主题阅读、亲子运动会、母亲节感恩活动、“六一”暨端午双节联欢、安全知识讲座、跳蚤市场及“七彩假期”系列阅读等。这些活动将托育服务从园内延伸至更广阔的社区场景,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成长体验,也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家庭参与度。

家门口的托育服务”不仅解决了“下班接娃难”的现实问题,多样化课程也助力幼儿在兴趣培养、能力提升上实现全面发展,真正让普惠托育服务成为社区民生保障的“暖心工程”。下一步,兴庆区大新镇燕乐园社区将持续优化服务细节,积极联动更多社会资源,探索“托育+早教”“托育+社区活动”等融合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覆盖面与质量,推动“一老一幼”服务更温暖、更贴近居民需求,让“幼有所育”惠及更多家庭,为完整社区建设筑牢坚实基础。


  兴庆区
大新镇燕乐园社区针对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的“接送难”问题,协调燕乐幼儿园率先推出托育延时服务延时课堂。


  

燕乐园社区联合幼儿园开展非遗手工制作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激活托育设施资源绘就完整社区民生幸福底色


为精准对接社区“一老一幼”核心服务需求,罗山社区立足辖区实际,红寺堡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与场所资源,大力实施社区幼儿园与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红寺堡区罗山社区创新推出“暖心小饭桌+专业化托管班”服务模式,以多元化供给筑牢儿童成长“温馨港”,既破解了家庭照护难题,又释放了辖区妇女劳动力,实现民生保障与家庭增收的双向赋能,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聚焦痛点搭建服务载体

针对辖区部分家庭孩子放学后“看护难、吃饭难”,以及妇女因照护子女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受限的突出问题,红寺堡区罗山社区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谋划解决方案。通过多方协调、征求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承包运营”的模式,盘活社区闲置活动室、公共服务用房等资源,打造“暖心小饭桌”核心服务载体,并同步配套辖区5个专业化儿童托管班,形成“餐食保障+课后辅导+安全管护”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目前,“暖心小饭桌”已累计托管辖区儿童100余名,服务覆盖周边盛世家园、罗山花园、等4个小区。为保障低年级学生出行安全,小饭桌专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每日在辖区学校门口定点接送孩子,全程陪同返回小饭桌,彻底打消家长对孩子上下学安全的顾虑。服务点内,工作人员严格把控食材采购、烹饪加工等环节,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均衡、口味适宜的午餐与晚餐;餐后同步开展课后作业辅导、趣味阅读等活动,既保障孩子基本生活需求,又助力综合素质提升。5个托管班则根据孩子年龄、年级差异分层设置课程,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导、兴趣特长培养等服务,精准匹配不同家庭的多样化照护需求。

二、网格联动解民忧 单亲妈妈重拾就业底气

家住盛世家园的杨女士面临离异后独自带娃的困境,要给孩子做饭,又要设法赚钱补贴家用,生活压力巨大。邻居得知后第一时间向其介绍“暖心小饭桌”的服务内容与优惠政策,并联系社区对接协调,顺利将孩子安置到小饭桌托管。每月仅需几百元的费用,就解决了孩子的吃饭与课后照护问题,让杨女士得以放心外出务工。今年以来,她一直在外打零工,每天收入140元,不仅显著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更让她在独立支撑家庭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底气与从容。“多亏了社区的“暖心小饭桌”,既让孩子有人管、吃得好,我也能安心赚钱,日子终于越过越顺了!”杨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一是照护难题有效破解,100余名托管儿童及5个托管班学员得到专业、安全的照护服务,覆盖辖区大部分有需求家庭,彻底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二是妇女就业活力释放,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像杨女士一样的妇女,因孩子照护问题得到解决,成功实现就近就业或灵活就业,为家庭增加了稳定收入,有效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三是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暖心小饭桌+托管班”搭配网格员主动帮扶机制,成为连接社区与家庭的重要纽带,不仅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营造了邻里互助、共建共享的良好社区氛围。

下一步,罗山社区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幼”核心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深化网格服务联动,摸排到更多困难家庭需求,探索延伸老年人关爱服务,不断完善“一老一幼”服务体系,让社区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为辖区群众绘就更具幸福感、获得感的完整社区民生画卷。


  针对辖区部分家庭孩子放学后“看护难、吃饭难”,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盘活社区闲置活动室、公共服务用房等资源,打造“暖心小饭桌”核心服务载体,并同步配套辖区
5个专业化儿童托管班,形成“餐食保障+课后辅导+安全管护”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灵武市西苑社区“同心育幼”近享优护让完整社区建设幼有所托


灵武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聚焦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灵武市城区街道西苑社区大力实施社区幼儿园与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回应社区居民对“一老一幼”关爱服务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解决婴幼儿照护难题,社区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创新推出“同心育幼”社区托育服务品牌,全力构建覆盖广泛、形式多样、便捷可及的社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辖区第十三幼儿园与灵武市哈贝早教咨询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致力于为辖区婴幼儿家庭提供“家门口”的优质照护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带娃难”的问题。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推动社区托育服务实行“幼育一体”模式

充分利用幼儿园原有的专业场地、师资和管理经验,延伸开设面向3-6岁幼儿的托班;提供规范的全日托、半日托服务,使幼儿能提前适应集体环境,实现从托育到学前教育的自然衔接;享受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膳食营养配套等成熟设施,安全更有保障。社区联合第十三幼儿园举办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活动,开展普法宣传、环境卫生宣传等活动,为幼儿园保驾护航。

二、推动第三方托育服务机构实行“专业嵌入”模式

社区提供支持,引导第三方托育服务机构该专业早教机构将服务下沉,在社区内设立嵌入式服务点;依托其专业课程与师资,独创早教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倡导混龄教学模式,采取混龄课堂与小班制分龄课堂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小孩子学习大孩子,互帮互助引领孩子懂得关爱、帮助、分享,培养宝宝健康性格的成长,激发宝宝的各项潜能;有效满足家庭对于临时照护、应急看护以及科学育儿的个性化、弹性化需求。

三、推动以安全为基、专业为核、透明为要、赋能为魂实行监管模式

全方位护航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由社区牵头,联合灵武市第十三幼儿园、灵武市哈贝早教咨询有限公司明确监管权责,实行“日常监管+专项监管”分类管控,明确监管、检查、服务各环节责任人,压实各部门责任。

灵武市西苑社区将以“同心育幼”品牌为基础,持续深化“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个“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的社区普惠托育典范。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拓展服务网络,优化服务内容,努力破解“托育难、托育贵”问题,坚定不移地朝着“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目标迈进,让和谐的育儿氛围成为西苑社区最温暖的完整社区民生底色。


  

灵武市西苑社区举办儿童节等节日活动,为社区幼儿保驾护航。



青铜峡市东街社区守护“一老一幼”幸福线完整社区普惠服务暖人心


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青铜峡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筹推进社区幼儿园与托育服务设施建设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青铜峡市裕民街道东街社区充分盘活现有资源,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辖区托育机构为核心载体,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推出多元化普惠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安心的照护支持。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日间照料中心护航,破解“吃饭愁”难题、绘就老年幸福图景

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重要阵地,针对老年人 “做饭愁、吃饭难” 问题,中心精心打造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营养餐,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定制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谱,每日提供中晚两餐,彻底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题。不仅如此,社区还持续丰富服务内涵,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免费义诊、文化汇演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社区成为老年人的“幸福港湾”。

二、多元托育服务赋能,缓解育儿压力、筑牢家庭安心防线

幼儿服务以辖区爱德堡成长中心为载体,专为 1.5 - 3 岁孩子提供托育服务,是社区托育服务的重要支撑。聚焦家长多样化需求,推出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多种托育形式。机构从场地安全、人员资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多方面筑牢安全防线,室内活动区域采用圆角设计,配备专业婴幼儿安全防护设施,托育人员均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全日托服务满足双职工家庭长期照护需求,提供科学的作息安排与早期启蒙课程;半日托、计时托则方便家长处理临时事务,如就医、办事等;临时托服务更是解决了家长突发情况时的照护难题。同时,托育机构坚持普惠定价原则,收费标准低于市场同类机构,减轻家庭育儿负担,让更多家庭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托育服务。

青铜峡市东街社区后续将持续收集居民反馈,优化服务细节,进一步完善“一老一幼”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幼儿园与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完整社区服务质量与覆盖面,切实增强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青铜峡市东街社区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辖区托育机构为核心载体,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推出多元化普惠服务。




工作信息收集、整理、编辑:杨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