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全力推进2025年自治区特色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2025年第四季度工作情况·社区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建设专刊(2)

发布人: 文章来源: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工作落实】

兴庆区崇安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新时尚绘就家门口完整社区绿色生活

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以垃圾分类为抓手绘就完整社区宜居新图景

永宁县逸兰汐社区党建引领聚力绿色窗口筑梦宜居完整社区新家园

利通区朔方社区环境卫生设施“小切口”推动完整社区“大提升”


【工作特色】

惠农区水韵名都社区“垃圾分类进社区”实践活动点亮环保童心



兴庆区崇安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新时尚绘就家门口完整社区绿色生活

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崇安社区始终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在银川市、兴庆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指导下,崇安社区紧扣“硬件提质、居民参与”两条主线,扎实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建设,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房新建与改造工程,强化宣传引导,健全长效机制,有效破解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社区垃圾分类屋已从单一的功能性设施,逐步蜕变为展现城市文明的“绿色窗口”,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在社区落地生根、蔚然成风。主要推动落实工作取得成效

一、升级硬件,打造便捷整洁的分类新空间

基础设施是垃圾分类高效推进的基石。崇安社区坚持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从点位设置、设施建设到日常维护,全面提升硬件水平与管理效能。结合居民分布密度和日常出行动线,社区合理优化设施布局,累计完成9座垃圾分类房、7处四分类垃圾亭的新建与升级改造,并配套设置198个两分类垃圾桶,构建起“分类房+分类亭+分散投放点”三级覆盖网络,确保居民步行5分钟内即可便捷投放,切实提升分类可及性与便利性。实现分类空间整洁、卫生、人性化,让居民愿投、易投、乐投。

二、多元宣传,激发居民参与的内生动力

社区坚持以宣传引导为突破口,通过多元化、接地气的方式普及分类知识,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平台,常态化推送政策法规、分类标准和实用指南。组织志愿者深入楼栋、小区广场,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分类技巧,每月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累计覆盖居民超8000人次。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精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上门指导,帮助其掌握分类方法;面向青少年开展趣味课堂、互动游戏,从小培养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协同共治,构建全链条垃圾分类新格局

垃圾分类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联动的“大合唱”。崇安社区构建“社区牵头、物业落实、环卫清运、居民参与”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推动管理从“单向监管”向“协同共治”转变一是社企联动协作,强化资源保障明确物业公司职责,负责设施日常保洁、维护管理及居民投放引导;环卫单位定时上门分类清运,并建立规范台账;社区积极对接街道、城管、环保等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闭环。二是居民自治融入,让制度“接地气、能落地”。社区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议事内容,依托“大事小情聊天室”“老党员说和事”等协商平台,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提升居民齐参与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时,积极搭建居民参与平台,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党员、退休职工、热心居民加入,开展日常巡查、文明劝导和环境整治,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经过持续建设,兴庆区崇安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分类设施全面升级,管理规范有序,环境整洁美观,垃圾分类房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下一步,崇安社区将以完整社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设施、优化服务、创新机制,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完整社区深入民心、长久践行。


  
庆区崇安社区垃圾亭的新建与升级改造


  
庆区崇安社区构建起“分类房+分类亭+分散投放点”三级覆盖网络,确保居民步行5分钟内即可便捷投放,切实提升分类可及性与便利性。



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以垃圾分类为抓手绘就完整社区宜居新图景

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银川市、金凤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指导下,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紧扣社区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建设要求,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宣传引导为抓手,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全面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体系,同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凝聚邻里共识,打造绿色、整洁、宜居且功能完备的完整社区环境。主要推动落实工作取得成效

一、健全组织架构,压实工作责任

社区以完整社区建设为统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辖区商户负责人为成员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垃圾分类与完整社区建设的融合方案;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包户,联动网格力量,负责政策传达、问题协调及特殊群体帮扶;物业承担垃圾分类设施维护、垃圾清运及社区公共区域环境保障;志愿者负责现场引导、监督及邻里互助,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垃圾分类与完整社区建设协同高质量发展。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居民意识

一是多样化宣传,覆盖全人群结合完整社区“老中青幼全覆盖”的人口结构特点通过社区公告栏、电子屏、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推送垃圾分类知识;在小区出入口、单元门口张贴宣传海报500余张,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垃圾分类小课堂”等线下活动20余场。居民们从“不懂分类”到“主动参与”,成为社区垃圾分类的“积极分子”。二是典型示范带动,营造良好氛围评选“垃圾分类志愿者标兵”30户,在社区公示栏展示先进事迹其中志愿者王师傅累计参与督导服务50余小时,多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投放垃圾,其事迹带动10余名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人人参与、邻里互助”的完整社区共治氛围

完善设施建设,优化投放环境

根据社区户型分布、居民人数,撤销原有的34个零散垃圾桶,集中设置3个标准化垃圾分类房、设置垃圾分类亭15。其中,针对此前集中的16号楼,在其附近增设1垃圾分类亭,配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张贴清晰的分类指引标识,投放点启用后,该区域投诉量降至零。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效

将垃圾分类参与情况与社区“积分制管理”挂钩,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可累积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社区服务。例如,4号楼的赵大爷通过3个月的规范投放,累积积分兑换了一个养生壶,他表示“既环保又能得实惠,这样的政策很贴心”

下一步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将继续以完整社区建设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居民满意为核心,持续优化社区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建设工作举措,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与社区养老、托育、便民服务等功能深度融合,推动垃圾分类从“被动执行”向“主动习惯”转变,为建设绿色、和谐、美丽的完整社区贡献力量。

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标准化垃圾分类改造建设




永宁县逸兰汐社区党建引领聚力绿色窗口筑梦宜居完整社区新家园

环境卫生设施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民生工程。统筹推进社区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建设,在永宁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指导下,逸兰汐社区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要求,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以党建为领,将社区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建设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环境治理效能,通过硬件提质、居民参与、制度监管三维发力,推动垃圾分类屋从功能场所向彰显城市文明的“绿色窗口”华丽蜕变,让“新时尚”在社区落地生根、蔚然成风,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社区筑牢红色根基。 主要推动落实工作取得成效

一、聚力汇民智,激活共治共享“红色动力源”

社区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靠居民参与来检验。通过“党员带头+宣传引导+赋能激励”三措并举,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分类”转为“我要分类”。邀请宣讲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全国生态日、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家庭”等系列主题活动场,通过户走访、实操演练等接地气的方式,向居民普及分类知识、设施使用方法,累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辖区志愿者化身“分类指导员”,在投放高峰时段驻守分类屋,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分类,耐心解答疑问,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

二、固效立长远,织密制度监管“红色防护网”

社区始终坚持“建管并重、常态长效”,将制度建设作为巩固设施建设成果、提升分类实效的关键抓手,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全程监管”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设施维护责任、居民义务、奖惩标准,让管理有章可循。建立“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工作机制,由辖区监督员、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每天对分类屋的设施运行、投放质量、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将“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纳入其中,激发群众垃圾分类积极性。

三、深化“党建联建”机制,凝聚治理合力

社区党支部主动对接辖区物业,签订“垃圾分类共建协议”,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责任清单”,形成“党组织牵头、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建立“居民议事会”“意见箱”等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居民6条针对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意见建议,后续社区持续优化设施功能和管理措施

四、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共治共享促宜居

逸兰汐社区党支部始终以“五站五力五心聚力逸心为民”党建品牌为根本,将“五事”工作法贯穿于完整社区建设的全过程。这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确保了民意畅通、服务高效、治理精准,持续推动“五宜”高品质生活共同体从蓝图走向现实,让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宁县逸兰汐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屋从功能场所向彰显城市文明的“绿色窗口”华丽蜕变




永宁县逸兰汐社区通过“党员带头+宣传引导+赋能激励”三措并举,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利通区朔方社区环境卫生设施“小切口”推动完整社区“大提升”

朔方社区成立于20206月,管辖居民小区15个,新建小区居多。由于垃圾分类设施基础薄弱、居民分类意识不足,垃圾分类问题一度成为完整社区建设的突出短板。在吴忠市、利通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指导下利通区朔方社区聚焦“垃圾治理难”问题,立足实际,大力推进社区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建设,实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亭新建与改造,推动垃圾分类亭从功能单一的收集点,逐步升级为展现社区文明的“绿色窗口”。主要推动落实工作取得成效

一、科学布点,实现设施“从有到优”

社区坚持将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作为推进垃圾分类的“先手棋”,着力补齐设施短板,优化空间布局,切实提升居民投放的便捷性与体验感。一是科学布点,全域覆盖。根据楼栋分布与居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推进“撤桶并点”,合理设置垃圾分类亭30个、分类投放点20个,实现15个小区四色垃圾桶的新建和改建覆盖率达100二是统一标准,功能升级。 新建垃圾分类亭均采用防风防雨设计,规范配置四分类收集容器,标识清晰、指引明确。在天辰湾等小区试点加装洗手、照明设施,增设工具存放区与宣传栏,推动站点从“功能单一”向“一站多能”转变实现了分类设施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跨越。

二、三方联动,保障机制“常态长效”

社区着力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持续高效运转。一是积极联动,多方参与以社区统筹、业委会监督、物业企业执行的三方联动机制,厘清各方职责,形成垃圾分类工作闭环。二是强化督查考评。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行“周查、月通报、季考评”制度,累计开展巡查40余次,“立整立改”率达100%。三是畅通议事渠道。依托社区465协商议事会,收集居民建议24条,采纳实施12条,持续优化管理策略。通过制度性约束与常态化监督,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变,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三、多元引导,推动意识“由表及里”

这个积分超市真好,不仅能学到垃圾分类知识,还能兑换到需要的物品,我要向身边人多宣传!”金韵名邸张阿姨欣喜地表示。社区持续拓宽宣传路径,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下组建“绿色环保”“守护绿茵”等3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桶边指导”超1500小时;结合传统节日与爱国卫生日开展“垃圾分类亲子行”“资源回收日”“争做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18场,收益居民500人次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依托“积分超市”,创新推行积分兑换机制,兑换物品300人次,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垃圾分类积极性不断提高,累计积分10000分以上。依托线上楼栋群、视频号等平台,推送分类指南、政策解读等信息50余次,打造“指尖上的宣传阵地”,垃圾分类在居民生活中真正落地生根。

下一步,利通区古城镇朔方社区将紧扣完整社区建设目标,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引导,让垃圾分类“小切口”持续推动社区治理“大提升”,为实现绿色、宜居、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利通区朔方社区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在行动”主题宣传活


  
通区朔方社区在金韵名邸小区开展“践行垃圾分类 共享绿色家园”主题宣传活动



【工作特色】

惠农区水韵名都社区“垃圾分类进社区”实践活动点亮环保童心

为让绿色环保理念深植儿童心中,以“党建引领护幼苗 童享分类乐 社工搭桥梁”为核心主题,惠农区水韵名都社区在党建引领下联动志愿服务力量,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党员组织、专业社工统筹、志愿者执行的活动模式为辖区青少年点亮环保童心。

一、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活动打破传统宣传模式,创新采用“PPT讲解+科普动画片+分类小游戏”三维形式,为孩子们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社工在党建引领下提前统筹规划,志愿者系统梳理垃圾分类知识,社工们通过生动的PPT阐述垃圾分类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结合科普动画片拆解分类标准,再以趣味小游戏巩固学习成果,让抽象的分类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针对秋日场景,专业社工特别讲解了落叶等常见废弃物的分类技巧,引导孩子们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二、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实践活动

以“党建引领守家园”为纽带,辖区党员组织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实践活动。在辖区党员与专业社工的全程指导下,孩子们走进小区绿化带,一边捡拾垃圾、美化环境,一边收集不同样式的秋日落叶,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分类认知。

活动落幕,环保不止。惠农区水韵名都专业社工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既为孩子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更让绿色环保的种子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下一步,惠农区水韵名都社区将持续以党建引领搭建桥梁,联动更多专业社工志愿力量与共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让环保理念代代相传,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农区水韵名都社区以“党建引领守家园”为纽带,辖区党员组织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实践活动。

惠农区水韵名都社区打破传统宣传模式,创新采用“PPT讲解+科普动画片+分类小游戏”三维形式,为孩子们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工作信息收集、整理、编辑:杨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