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正文

在时光缝隙里成长起来的“乡村记忆馆”

发布人: 文章来源: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在时光缝隙里成长起来的“乡村记忆馆”

——宁夏隆德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材料

  

隆德县是西北地区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县、丝路古城,县内散落较多传统村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从2012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2023年3月公布的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隆德县累计已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个自治区级传统村落入选,堪称“宁夏南部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近年来,隆德县大力推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探索出台《隆德县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在保持传统建筑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分类施策,推进传统建筑保护与修复。对于有人居住的破损传统建筑,鼓励村民自主保护;对于无人居住的闲置传统建筑,鼓励村集体收回开展修缮修复;对传统风貌建筑集中连片的村落,重点进行传统建筑风貌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形成更加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组群;对于传统风貌建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的村落,逐步修复分散的历史建筑;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或质量很差的其他建筑,采取整治、改造等措施,使其符合历史风貌要求。以县域内8个传统村落为基础,以点带面、整合资源,有序开展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修复和功能提升,融入文旅、非遗等元素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使传统村落成为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农耕文明、寻味乡音乡愁的绝佳去处。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举措与成效

优秀案例1:

产村融合,宁夏最美的巷子红崖村。巷道干净整洁,建筑古朴典雅,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村落安静祥和的红崖村,远离现代喧嚣,是感受慢放时光的绝佳目的地。红崖村依托老巷子景区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按照以强带弱、多元发展、互促互补”的原则,“千年隆德城、百年老巷子”为主题,保留古村落原始特征的基础上建成老巷子一条街、客栈、茶馆、酒吧、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红崖泉、古钟石阶、红军墙、红军小广场以及民俗文化墙、景观雕塑、造型、园林小品等20余处,全面体验生态文化;建成红二十五军遗址展陈展馆,全面展示红色历史沿革。多元化发展非遗文化,现有书画、剪纸、刺绣、宫灯、美术馆等经营户12家;“食”文化为内涵,发展特色小吃、农家乐、罐罐茶21家;以“引得来游客、留得住游客”为基础,打造精品民宿4家、农家客栈6家。老巷子业态丰富,整个村子深沉幽选,静谧祥和,被誉为“宁夏最美的巷子”。



优秀案例2:

保护有力,一座有500年历史的古村落新和村。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晨光洒在坐落于河谷之中,曲径通幽的农家小院,小院门前的树泛着脆生生的绿,穿村而过的甜水河波光粼粼,新和村开启了这个季节最美模式。

新和村位于隆德县陈靳乡,距隆德县城8公里,这里青山环抱、清水长流,古色古香的民宅依山而建,一砖一瓦承载着岁月痕迹。该村历史约500年左右,有人居住最早可追溯至清代中后期,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很多人从周边县区相继迁徙而来。新和村早期叫翟家庄,后改为下何槐村,合并周围5个行政村后,更名为新和村。在新和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感人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新和村以翟姓为主,村内没有饮用泉水,人们每天都要早起到远处取水,十分不便。村里有一位叫翟琮的孝子,他的父亲久病卧床,为医好其病,他奔走求方,精心服侍,几乎用尽家财。翟琮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地侍奉父亲的孝心感动天地,晚上睡觉梦见村内大柳树下埋有金子,可治父疾病。第二天醒来后,翟琮依照梦里所讲位置真的刨得金子一窖,他将金子取尽后,地上涌出一泉 泉水汩汩涌流,甜而凉爽,晶莹剔透。人们为了褒奖翟琮对父亲的孝心,就给这泉取名为“金水泉”。金水泉是与孝故事、孝文化有关的泉。翟琮侍父的传说至今仍作美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亲至孝。

近年来,新和村依托马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开发马社火展演、骑马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旅游项目,发展以主题游乐、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和现代农业为主体的产业形态,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成农村风格仿古农家院、农家乐文化长廊,以及古代民家二十四孝图为样本的牌坊,其中,新和村的高台马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结合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的建设和文化旅游农家乐的开展,新和村整合项目资金230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1处2900平方米、修建综合文化活动室1座、使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六盘山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发展,新和村已成为体验乡土风情、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农耕生产、记住乡音乡愁的绝佳去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我们村将传统民居建成的房车露营基地、农家乐,吸引甘肃、陕西、河南、福建、云南、上海等地游客驾车前来避暑、考察、游玩,带动该村79户农户增收。”新和村房车露营基地负责人赵小龙说。

  


  

优秀案例3:

非遗浸润塑造人间多彩姿态杨氏彩塑温堡乡杨坡村是彩塑之乡,位于隆德县温堡乡政府西南约8公里,东邻温堡乡杜川村,西连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乡,因清朝有杨姓人家迁徙此地居住得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杨氏彩塑”。一块块普通的泥巴在传承人手中经过酿造、压光、上彩等几道工序后变得栩栩如生,这也是杨氏彩塑传承人每天最普通的工作。在杨氏彩塑展厅里,琳琅满目的彩塑作品栩栩如生,作品题材丰富,从生活场景到神话故事,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传承人的心血,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近年来,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帮助下,投资65万元成立宁夏隆德杨氏彩塑文物艺术有限公司,并在村里建造杨氏彩塑艺术馆和扶贫车间,带动村民致富,带动全村100多人走上致富的道路,人均月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据传承人讲,杨氏彩塑起源于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创始人经多方拜师求教,吸收借鉴各种民间艺术之长,融会贯通,集泥塑、绘画、木刻、章雕、剪纸、烫花于一体,初步形成杨氏彩塑的基本艺术风格。杨氏彩塑艺术馆建成后主要以陈列展示、研究保护、开发创新、生产加工、交流培训等为主,同时杨氏彩塑艺术馆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示范基地,艺术馆建成后,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00余人。  

此外,隆德县还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影像资料制作,分期分批对历史建筑全面开展数字测绘、建档和保护图则制定,实现“一幢一档”,为历史建筑保护、维修、管理和利用提供基本信息查询功能,为今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起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图、文、音视频、VR、三维等多媒体方式,集中展示、呈现传统村落完整风貌。2023隆德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6.8万人次,实现社会总收入4.4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共计100.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08亿元。8个传统村落接待游客共计52万人次,占乡村旅游游客接待总数的50%以上。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应当坚持保护第一、开发利用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传统村落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生活品质和传承发展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提供资金、组织实施。同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保护利用的主体,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设计陪同,共同缔造。“设计下乡、陪伴建设、共同缔造”建设理念融入传统村落保护建设过程中,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和有效管理,可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振兴。

注重保护,合理利用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通过合理利用,实现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其续发展。

创新机制,多元投入。要想实施好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系统性工程,还需要多渠道解决着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发展带动不断创新保护利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元投入的模式,拓宽资金渠道,为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人才培养,智力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懂规划、懂建筑、懂文化的专业人才,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和发展能力。

宁夏隆德县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保护利用工作永远在路上。未来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保护利用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让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