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正文

金凤区宁静园小区:老旧小区改出新内涵

发布人: 文章来源:银川晚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别看是个老旧小区,现在的居住环境和过去相比可是大不相同。”崔秀书在凤凰北街安秀社区住了20多年,以前给别人说家庭住址时,只能告诉他们在几号楼。现在,她会说自己住在宁静园小区。


去年之前,宁静园小区还没有名字,只有十栋楼,每栋楼都有围墙隔着,还存在设施陈旧、路面坑洼、没有停车位等问题,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名单后,先后进行了外墙保温、屋面防水、道路、公共区域排水、通信管线改造等一系列改造,并规划出80多个停车位,全面提升了小区硬件水平。而小区旁边18个闲置车库在街道、社区的多方协调中也有了新用途,被打造成了小微公园,附近的居民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聊天。

李润兴作为宁静园党小组组长、楼栋长,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初期,曾挨家挨户上门做邻居的思想工作。“拒之门外的、抵触情绪大的、甚至有说‘你们管不着’的,都遇到过。”李润兴说,为了更好地为邻居做思想工作,自己先吃透了改造方案,把能给居民带来的实际好处进行逐一罗列。“首次入户,基本吃了个‘闭门羹’,但并没有气馁,而是立刻开会进行矛盾焦点梳理,看看究竟是年龄差导致的沟通话术有问题,还是我们关于政策的讲解不到位,亦或是对于居民需求了解的不够深刻。随后找准具体原因,划分成不同类型,对症下药再次入户。”谈及沟通中遇到的阻碍,李润兴多次说到,居民不同意,那就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靠着耐心,李润兴终于得到了居民的理解,甚至还有居民主动过来帮忙。

改造时,考虑到有一栋楼是临街的,一层住户的防护栏安装规格始终没能达成共识。这时,居民顾宁林主动担当说客,挨家劝说,历时一个月让8户人家都同意按照改造方案安装了U型管。而居民端维清,不仅主动帮助工作人员说服大家改造水表,还配合社区组织公益活动,包饺子、练书法,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凝聚在一起。

“小区的环境改善了,居民的关系也日渐融洽,更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什么是‘创城靠大家’。”李润兴说。“创城工作不仅要看‘面子’,更要注重品质与内涵的提升。”安秀社区党委书记母秀琴告诉记者,如今,在街道与各部门的共治下,创建“多彩型、书香型、环保型”社区,配套建成了市民驿站、老年活动中心,实现了拓宽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托幼、停车、公共服务、休闲健身等增值服务,让群众不出街区即可享受健全的公共服务,打造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现在,我也定期回访居民,收集他们的需求和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惠民利民。”李润兴说。(银川晚报 记者 肖梦琪 见习记者 钟晨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