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正文

宁夏举行“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打造塞上乡村乐园专题

发布人: 文章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7月27日,宁夏举行“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打造塞上乡村乐园专题,请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滑志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主任杨柳: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打造塞上乡村乐园专题。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滑志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林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滑志敏主任介绍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滑志敏: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打造塞上乡村乐园有关部署安排。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厅,向广大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宁夏“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奋斗目标,这是自治区党委立足宁夏,放眼西部乃至全国,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宏伟蓝图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三农”生动实践。

过去五年,全区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乡村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大提升。全区农业增加值由261亿元增加到365亿元,年均增长3.9%,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农民收入由10738元增加到15337元,年均增长9.3%,增速连续12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整省域乡村治理示范区等,三农“压舱石”更牢、“稳定器”更稳。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

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殷切嘱托,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绘就塞上“富春山居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让农业强起来。重点抓好“两提升一带动”: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抓好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压实各市、县(区)主体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总产量保持在380万吨左右。认真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高效节水“三个百万亩”工程,到2027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400万亩,基本农田实现全覆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700万亩,打造全国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国家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实施种业振兴和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大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实用技术推广,持续抓好13个农业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西部种业基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到202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奶牛良种化率达到100%,肉牛和滩羊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二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打造“中国葡萄酒之都”“中国高端奶之乡”“中国滩羊之乡”“中国枸杞之乡”、全国优质牛肉生产基地和高品质冷凉蔬菜生产基地,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到2027年,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0亿元。三是强化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建设一批带动农民、连接市场、引领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到2027年,培育各类经营主体2万家以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村美起来。突出抓好“三个关键”: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要素,优化村庄布局,分类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开展示范县乡村创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提升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水平。到2027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力争达到50%。三是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统筹,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一体供给。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提质转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富起来。切实抓好“守底线、促增收、强支持”3项任务:一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三类人群”,聚焦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关键因素,充分发挥自治区农民收入监测预警平台“晴雨表”作用,健全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扎实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情,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二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紧紧围绕“两个高于”目标,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保障,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三是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9个重点帮扶县和261个重点移民村支持力度,深化拓展闽宁协作,深入实施“一区一镇十园百村万企”行动,推动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蓝图已经绘就,重在书写答卷。我们将认真落实“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持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杨柳:

谢谢滑志敏主任主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打造塞上乡村乐园,首先农业要强起来,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六特”产业,请问过去五年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

滑志敏:

谢谢你的提问。过去五年,我们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先行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区域化发展思路,打破地域界限,优化产业布局,初步构建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清水河流域枸杞产业,以吴忠和银川为核心、以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的牛奶产业,中南部地区肉牛产业,中部干旱带滩羊产业,六盘山区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建成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版图”。

二是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有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扩规提质增效。五年来,酿酒葡萄和枸杞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3和1/5;奶牛存栏79.2万头,增速连续4年全国第一;肉牛和滩羊饲养量分别达210万头、1322万只,增长41.3%、24%;蔬菜面积300万亩,总产72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51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58亿元,增长46.4%,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坚持把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宁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场,盐池滩羊肉四上国宴、成为北京冬奥会指定食材,冷凉蔬菜畅销粤港澳大湾区,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8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是我国的“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总书记2020年6月来宁视察时再次指出,宁夏的枸杞、滩羊、葡萄酒、冷凉蔬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要求我们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我们将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紧扣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大力发展“六特”产业,确保农业综合效益达到全国上游水平,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夯实农业基础。

一是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一批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由“卖低端产品”向“卖高端产品”转变。

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抓好耕地、种子、农机、科技“四个关键”,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系统集成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是培育壮大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家庭农场提质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引进行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开展宁夏品质中国行活动,进一步擦靓“葡萄酒之都”“枸杞之乡”“滩羊之乡”“高端奶之乡”等品牌,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大市场。谢谢!

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近年来自治区一直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请问围绕自治区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塞上乡村乐园”重点任务,我区住建部门在未来5年规划中,是怎样谋划建设镇子、村子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梅:

感谢您对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关注!

近年来,自治区以实施规划引领、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八大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田园美、镇村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支持各地建设美丽小城镇147个,占城市规划区外所有乡镇的91.8%;建设美丽村庄1089个、整治旧村3216个,占规划中心村和一般村的94.7%,镇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今年,我们认真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目标,落实“打造塞上乡村乐园”任务,紧密衔接“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分析研判当前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空心化”不断演化发展形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协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重点镇为服务农民区域中心的小城镇建设、以中心村为农民就近生产和幸福生活主要空间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镇村布局,镇子村子房子院子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整体谋划、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全面发力、投资消费供给流通适配衔接,突出产业支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脉传承、数字赋能,加快镇村建设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突出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镇村空间优化管控。指导市县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以及“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划分重点镇、一般镇和中心村、保留一般村类型,推进乡村布局调整优化。结合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精准确定镇村特别是重点镇、中心村发展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住绿化等建设空间。

二是着力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准确理解和定位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职能作用,围绕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五年选择40个重点镇示范建设,一定三年连续奖补支持,镇村联动,统筹实施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建设区域各类生产要素、产品、服务集合创新、集中供应、集聚流通的城乡工农综合体,打造融合一二三产、汇集人财物的区域发展小高地,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和经济循环,推动城镇村衔接互补,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三是大力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科学界定划分“五类村庄”,分类施策推动村庄建设整治。重点区分不同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示范打造一批“集聚提升类”中心村,引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意建设一批“城郊融合类”城边村,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保护发展一批“特色保护类”古村落,传承农耕文化根脉;积极整治一批“整治改善类”一般村,筑牢乡村美丽底色;调整退出一批“搬迁撤并类”空心村,腾出盘活乡村建设发展空间和资源,力争五年内实施完成一批“五类村庄”重点项目,示范推出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系统集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形成美丽宜居村庄梯次有序、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宁夏日报记者: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塞上乡村乐园,请问宁夏在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计划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林: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以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抓重点补短板,抓统筹促提升,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强化产业就业,增收势头向好。聚焦“两个高于”目标,把增加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制定促进农民增收13条政策措施和应对疫情灾情影响27条措施,加大帮扶力度,促进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我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359.69元,是2021年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587.28元的98.04%。

二是完善监测机制,实施动态清零。细化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各环节工作标准和任务要求,组织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大排查,对所有农村人口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区新增监测对象1263户4745人,全区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43万户5.47万人,75.5%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98.4%得到产业、就业等帮扶。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帮扶扎实。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今年已下达9个脱贫县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34.76亿元、占资金总量的73.4%。聚焦解决好移民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移民地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整体面貌进一步改善、民生水平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进一步显现。2022年,共安排衔接资金、地方债和闽宁资金6.12亿元(较上年增长11.9%),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

四是强化社会帮扶,凝聚工作合力。强化闽宁协作,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闽考察学习,签订部门协议15个,经贸合作项目103个、262.19亿元。今年,福建省投入闽宁协作资金6.25亿元,1—6月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39家,到位投资11.8亿元。强化驻村帮扶,向1870个村选派驻村帮扶干部4244名,累计培训驻村帮扶干部5941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一手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奋力推进巩固成果上水平、乡村振兴开新局。

一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突出“三类重点人群”,加强对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跟踪监测,实行常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机制化压责、责任化考核,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消除,牢牢守住不发生整乡整村的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全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围绕“两个高于”的目标,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突出产业带动,聚焦“六优六特六新”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着力补上技术、设施、加工、营销等短板。抓好就业帮扶,加大有组织劳务输转,确保就业规模、就业收入只增不降。稳定转移性收入,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弱劳动力的脱贫群众增收问题。

三是持续加大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实施共同富裕战略,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力量倾斜支持,不断缩小发展差距。深化闽宁协作,扎实开展抓帮扶、促巩固脱贫成果,抓示范、促乡村全面振兴,抓合作、促区域发展“三抓三促”。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区内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四是扎实开展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产业就业帮扶、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健全保障体系、推进文明建设6个重点,围绕“9+1”专项提升,突出解决好移民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谢谢!

中新社记者:

农房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乡村群众的住居安全,自治区党代会也将农房质量安全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提出,请问李厅长,当前,我区农村危房和抗震房改造有哪些具体政策,如何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危房及时发现,即增即改?

李梅:

农村住房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农民眼中的“家之大者”、我们心中的“国之大者”。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守农村住房安全底线,大力实施危窑危房及抗震房改造,累计改造农村危窑危房49.25万户、抗震宜居农房3.24万户,解决了近200万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持续推动低收入群体危窑危房即增即改、动态清零和抗震宜居农房愿改尽改、能改快改,农村住房质量安全水平和抗震设防能力显著提升。但由于房屋生命周期到期、非低收入群体城乡两栖居住农村住房改造投入积极性不高、97%国土属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等原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还会不断出现,非低收入群体不经常居住或闲置危房还有不少、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房屋还有较大规模,必须接续推进危房和抗震房改造,加快消除农村住房风险隐患。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求,持续加强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积极支持非低收入等群体实施危房和抗震房改造,着力保障人民群众住房安全,提升农房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快集中排查,常态化开展农房动态监测。统筹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于今年底前完成农村住房安全隐患风险集中排查,全面摸清危房和不抗震房屋存量。同时,常态化开展以农户主动发现申报、基层干部日常巡查报告、房屋信息定期比对筛查核检为主的农房安全动态监测,对没有抗震构造措施、房龄达到25年以上的房屋,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确保危房和不抗震房及时发现、精准识别、快速处置。

二是分类精准施策,加快推进危房和抗震房改造。严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要求,对农村唯一住房是危房或不抗震房的农户,及时纳入“六类低收入群体”范围支持改造,确保住有所居。对于城乡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非低收入群体,其农村自住或闲置房屋为危房或不抗震房的,鼓励农户通过退出宅基地拆除复耕、保留宅基地资格权拆除复耕、加固改造、新建翻建等方式,消除住房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坚决查处违法占地建设、违规改扩建等行为,有效降低私搭乱建对房屋质量安全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三是严格建设标准,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品质和居住环境。健全完善农房设计建设标准规范,落实选址要科学、地基要牢靠、结构要安全、布局要合理、设施要完善、风貌要鲜明、体量要适当的“七要”质量安全技术要点,严格执行“上下圈梁、构造柱、三七墙、门窗间墙不小于90厘米、木屋盖与墙体有拉结措施”等8度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优化厨房、卫生间独立设置房屋布局,支持实施墙体保温等节能改造,大力倡导“红墙、红瓦、挑檐”等地区房屋特色风貌,坚决杜绝粉墙刷白、涂脂抹粉等形象工程和虚假改造行为,建设结构安全、风貌乡土、功能适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新型宜居农房,奠定美丽乡村的美丽底色。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近期,国家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乡村振兴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请问宁夏在进一步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方面,有什么具体打算和举措?

王林:

谢谢你的提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深刻回答了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这一重大课题,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以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为目标,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城乡面貌提升行动为抓手,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专项任务推进、项目资金统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织农民参与、社会力量引导等方面发挥好牵头作用,奋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

一是在专项任务推进上下功夫。推动各部门深入落实专项任务责任制。在自治区党委农办统筹协调下建立专项推进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制度,定期调度各部门各市县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

二是在项目资金统筹上下功夫。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任务清单管理制度,加强乡村建设布局、建设任务、年度建设计划统筹。

三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上下功夫。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具体安排,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协同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任务落实。

四是在组织农民参与上下功夫。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健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管护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支持采取以工代赈、农民投资投劳、农民自建自管等方式推进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成为建设家园的主体。

五是在动员引导社会力量上下功夫。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投入乡村建设。积极推动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下乡,强化乡村工匠培养、使用和管理,开展浸入式陪伴式建设。

农民日报记者: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请问我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我们按照党代会部署要求,继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有哪些具体思路和措施?

滑志敏: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区粮食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70万吨左右,实现“十八连丰”,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5万吨、12万吨、280万吨,实现了粮仓实、奶罐满、肉库足。主要有“四项支撑”:

一是耕地质量不断提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76万亩,占1802万亩耕地的48.6%,发展高效节水农业486万亩,占高标准农田的55.5%,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到6.83等,耕地地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种业振兴步伐加快。出台《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13个良种繁育基地和南繁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成效,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盐池滩羊研究院加快建设,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奶牛、肉牛和滩羊良种化率分别达到100%、88%和90%。

三是农机装备加快升级。农业机械总动力较2017年提高了3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提高到81%,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等机械化水平超过90%,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流趋势。

四是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开展重大技术推广和关键技术攻关157项,遴选特色产业主导品种779个、主推技术630项、绿色技术模式12项,一批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向农业生产一线,实现了降本提产增效多重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今后五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强基固本。

一是做大良田“规模”。抢抓国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契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标、扩面、增效,全面实施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力争实现14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打造全国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

二是做优种子“芯片”。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西部种业(畜禽)振兴工程和13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奶牛良种化率达到100%,肉牛和滩羊良种化率均达到90%以上。

三是做强农机“保障”。深入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紧盯山区作业、柠条平茬收获、畜禽粪污处理等需求,加大农机装备全产业链研发推广,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

四是做实科技“支撑”。围绕“六特”产业发展,持续开展“三百三千”科技服务行动,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建和提升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加大物联网、5G等技术应用,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杨柳:

今天的答问环节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和记者朋友们。再见。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