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筑得广厦千万间

发布人: 文章来源:固原日报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200多年来,诗圣杜甫这一振聋发聩的感叹与期盼引起无数人共鸣。为了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市委、政府下大力气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危房危窑改造工程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千万广厦的拔地而起,实现了人们住有所居的梦想;“风雨不动”的工程质量,更让人们住得安心。

  原州区彭堡镇惠德新村是建成刚满两个月的新移民村,去年年底入住的300户人家从中河、张易、官厅等乡镇的偏远村庄搬迁而来。春节前,彭堡镇在这里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活动,以文艺节目、体育比赛为主,同时,还组织了“三下乡”活动。整齐的房屋、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搬来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2013年以来,全市紧紧抓住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把产业开发作为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移民安置区。按照社区化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把移民新村建成团结村、和顺村、小康村。一年来,全市搬迁安置移民80633.5万人,累计配套设施种植面积17.8万亩,养殖圈棚8000座,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县内移民搬迁任务。

  危房危窑改造工程经过多年实施,更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到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村民马如意的家中,2012年盖的房屋像新的一样。他说,以前的房屋墙壁倾斜破旧,屋脊弯曲变形,如今外面下多大的雨、刮多大的风也不用担心了。六十多岁的马如意觉得生活越来越美:“现在国家政策就是好,种田不缴税,生病有医保,连住房国家都考虑了,我们一家老小都住上了安全房,日子越过越好。”全市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与推进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相结合,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政策效应和资金使用效益,为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困难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

  20134月,褚广乾一家四口搬进了市区廉租房,结束了三代人租住在三里铺一间小屋的日子。从那时起,褚广乾就感觉自己的运气越来越好,11月,他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妻子也在医院有了工作,父母在康居小区内分到了一套住房,家里好事连连,褚广乾想着想着,嘴角不自觉地上翘,从破旧的土坯房到崭新的楼房,一家人实现了期盼多年的安居梦。不仅要有房住,还要住得好。随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大规模实施,我市住房保障取得长足进展,政府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政策体系和组织实施机制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得以实现他们的安居梦,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有了一个舒心的家。

  这是三个让人感动的家庭,这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工程。告别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深山,告别了无房可住、无处安身的过去,在人生新的起点上,他们以一个小家为开始,踏上了幸福的大道。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安居乐业是广大老百姓所追求的。安居,才能乐业、兴业。去年以来,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5000套,重建受灾房2342户,改造危房危窑1万户,解决了近7万人的住房难问题。对于这些受惠群众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温暖的、感动的,因为,现实超越了梦想,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套套新居如约而至。

  在过去的2013年,“筑得广厦千万间”这个始终倾注、承载着众多固原人希冀与梦想的句子,成为温暖和幸福的代名词。随着住有所居的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人们也有理由期待更多更好的未来。(记者 封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