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到2016年,“中宁枸杞”以161.5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榜第四位。同时,中宁县也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获评“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在着力打造富裕城市的同时,更不忘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融入城市经济建设之中,不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促进枸杞等特色农产品走上碳汇经济发展新路子,从生态入手,进一步确保了城乡环境整洁优美,让中宁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获得感逐年提升。
打造生态明星工程 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近年来,中宁县自觉承担起保护黄河母亲河的重要责任,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严格落实空间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为加强卫宁黄河过境段水生态治理,2017年中宁县启动实施了生态连城黄河过境段项目,该项目位于黄河中宁过境段南北滨河路两侧,滨河北路西侧至卫宁交界处,东至黄河大桥以东3公里处;滨河南路西至泉眼山泵站,东至黄河大桥以东10公里处,总设计长度24公里,分为精致城市段和自然郊野段。设计投资10.6亿元,建设面积1375.5公顷。
中宁生态连城黄河过境段一期项目黄河精致段已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在黄河沿线两岸7公里范围内的滨河两岸栽植乔木13.5万株、花灌木3.8万株、色带绿篱2.1万平方米、地被花卉42万平方米等,规划建设黄河文化体验区、户外拓展健身区、湿地科普教育展示区、产城融合休闲区四大景区,以此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环境,美化城乡人居环境,推动中宁全域旅游发展。
城镇乡村全面推进 建设美丽宜居环境
5年来,中宁县累计投资73亿元改善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完成黄河公路大桥、石碱公铁立交桥、国道109中宁段拓宽改造等重点交通项目,路网密度由每平方公里38.5公里提高到56.7公里。县城“一城三区”“五纵十二横”道路网架基本形成,截止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7.8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30.6%上升至43.7%。中宁枸杞博物馆、杞乡黄河体育中心、中央大道景观绿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以克论净”保洁机制进入常态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4%,城市绿地率达30.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到285天,中宁县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
在距中宁县城5公里外的南山上,中宁县更是大做生态文章,正依靠山势打造一座市民休闲森林公园,预计今年10月一期项目建成对外开放。整个公园由森林生态区、游览观赏区、休闲娱乐区、物种保护区四个功能区组成,整个项目分三期建设,共计占地5000亩,现已栽植各类乔灌木109种、5.2万株。因为距离城区较近,所以更便于居民观赏游玩,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此外,在整体城镇化的推进中,中宁县不仅着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以打造绿色园林县城为目标,将美丽村庄建设摆在首位,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真正做到,村庄整洁、卫生、无异味,并且从基础设施方面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的民生问题,无论是硬化路面村村通到村路照明工程,都让今天的中宁和中宁人都有了不一样的风貌。
民生工程造福一方 中华杞乡宜居宜业
中宁县的喊叫水乡、徐套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贫困地区,水一直是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当地年均降水量仅有230mm左右,而年均蒸发量却高达1300mm。
今年3月29日,随着宁夏中部干旱带西部供水中宁县喊叫水片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位于中宁县南部的喊叫水、徐套2个乡镇的3.5万人和25万亩农田将彻底告别饮水及灌溉难的历史。
这项民生工程以固海扬水五干渠为水源,采用两级扬水--在桃山固海五干渠蓄水池旁新建取水一泵站,同时在徐套乡新庄子布设二泵站,泵站压力管道将生产生活用水输送至各片区调蓄水池,从而控制全灌区。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调蓄工程、配水工程、供电工程及通讯自动化系统建设等内容,计划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建成后,将有计划地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种植枸杞、硒砂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中宁县还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先后投入140亿元用于改善民生,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适龄儿童、少年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8.3%、90.3%,高考一次性二本上线率实现五连升。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低保救助、高龄老人补贴大幅提标,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年均提高5%,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年均提高10%。脱贫攻坚全面推进,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任务,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82万人,其中2016年4912名建档立卡群众脱贫、2个行政村脱贫销号。
红果融合绿色发展 中宁名片更加靓丽
随着中宁枸杞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以161.5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榜第四位,枸杞不仅仅是中宁的特色农产品更是中宁对外的靓丽名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宁枸杞不仅大做精深加工的文章,该产业更是融合旅游等产业走上了新的碳汇经济道路,让绿色发展成为中宁红果走出国门进一步扩大影响的新思路。
位于中宁县东南边的鸣沙镇小盐池滩,成片的枸杞树随风摇曳,虽然已经过了结果的季节,但仍然可以看到成片的绿色在这里生长,这是宁夏源乡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核心项目--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目前种植枸杞面积达到10000亩。
据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局副局长刘娟告诉记者,据统计,到今天,中宁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已达10万余亩,其中类似这样的荒滩、沙地改造的就达4万多亩。像这样的荒滩种植,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促进了地区的生态建设,让中宁的枸杞产业在碳汇经济的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好。
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干果年产量达5万吨,占全区的38.5%和全国的25%,舟塔、源乡、杞泰、早康、大地、中杞、百瑞源7家枸杞基地荣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示范区”称号,为进军高端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宁县还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力促枸杞精深加工。投资13亿元建成中国枸杞加工城、中宁县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2个枸杞加工园区,先后引进陕西瑞碧集团、江苏御萃坊、长沙福玛特等多家企业在中宁投资建设枸杞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枸杞附加值。目前,全县枸杞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1家,研发生产枸杞酒、芽茶、籽油、花蜜、糖肽等七大类4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宁枸杞产业综合产值从2011年的18亿元增至2016年的30亿元,增长了1.7倍。中宁枸杞多次荣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称号,上榜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单。
严厉打击环境污染 稳步推进环境改善
在建设、打造生态工程的同时,中宁县也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约束管理,更好地发挥环评审批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作用,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今年以来,中宁县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整治并重,实施以工业源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监管、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淘汰、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南北河子水质改善、土壤污染等为主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此外,中宁县环保部门还依托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两随机一公开”环境执法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环境执法检查的灵活性。强化《环保法》配套办法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强制手段使用,坚持抓大不放小,强化对“小散乱污”企业整治,主动与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动,对涉嫌违法企业依法依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以强有力的惩处手段推进环境质量稳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