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落实】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构建互嵌式家园 绽放民族团结石榴花
大武口区怡心社区多维度共创互嵌式“一家亲”幸福生活
利通区裕西社区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 绘就“石榴花开”新画卷
青铜峡市北苑社区宜居高质量生活环境绘就石榴花开“一家亲”
盐池县南关社区“1450”“红邻壹家”民族融合新路径
灵武市水木灵州社区铸牢民族团结基石互嵌绘就完整社区幸福图
沙坡头区恒祥社区构筑精神相依美丽宜居安宁和乐的美丽家园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构建互嵌式家园 绽放民族团结石榴花
银川市、兴庆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推进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兴庆区大新镇燕乐园社区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拓展服务载体,全面推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全力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宁夏”的社区温暖画卷。主要做法与成效:一是搭建多元学习平台,深化“共学”内涵。社区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四点半课堂、党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阵地资源,系统开展法律法规宣讲、传统技艺传授、科普教育、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共同参与,在互学互助中增进了解、深化认同、凝聚共识,切实构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美好精神家园。二是激发居民主体意识,实现“共建”共享。社区广泛动员各族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健全“居民议事厅”“网格民情会”等民主协商机制,打造“和乐融融议事会”,确保各族居民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有效落实。无论是小区绿化美化、公共设施维护,还是居民公约制定、社区文化培育,均注重吸纳不同民族居民的意见建议,让每个人在共建美好家园中增强归属感、责任感和成就感,真正实现社区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三是拓宽交流交融渠道,促进“共事”共乐。依托传统节日、寒暑假及重要纪念日,精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文艺汇演、邻里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常态化推进“我们的节日”、民族团结宣传月、公益课堂、垃圾分类、助老帮扶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国学传播协会、“开心歌苑”、“花样功夫扇”、“有氧健身操”、燕鸽湖夕阳红秧歌队等11支特色文化志愿服务队,持续增强社区文化活力和凝聚力。同时,着力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学习与活动平台,切实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下一步,兴庆区燕乐园社区将进一步落实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继续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提升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宁夏”的良好局面贡献更多基层力量。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在湖心广场舞台组织七一文艺演出

兴庆区燕乐园社区开展科普进社区互学互助构筑美好精神家园
大武口区怡心社区多维度共创互嵌式“一家亲”幸福生活
为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朝阳街道怡心社区从经济、文化、社会、空间、心理五大维度发力,以精准举措激活民族团结新动能,助力“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宁夏”生动局面形成。主要做法与成效:一是经济互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激活发展动能。通过打造“万象生活”经济品牌,联合举办“石榴籽集市”“邻里节促消费”等活动,联动万达广场商圈开发“民族特色消费地图”,推动各族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创新实施“就业创业双轮驱动”,联合劳动就业局精准发力,设立“民族互嵌就业服务站”,将就业帮扶与民族特色、市场需求深度融合,深挖民族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工艺品制作等“订单式”技能培训,切实以就业帮扶筑牢民族团结根基。二是文化互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化深度交融。依托春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点,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品牌,策划开展“民族文化大集”“非遗传承工作坊”等20余场主题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同时,开设“石榴籽课堂”,精心设置民族政策等10门课程,强化文化认同与政策理解,同步推出“线上云课堂”,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扩大文化传播与服务覆盖范围,切实筑牢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三是社会互嵌,聚焦治理机制创新,提升协同效能。构建“微网格+红色自管会”治理体系,科学划分57个微网格,择优选择各民族党员骨干与优秀志愿者担任微网格长,同步推行“四事四商量”协商机制,通过分层议事、民主协商,实现“矛盾不出网格、服务精准到人”,筑牢精细化治理根基。同时,深耕多元互嵌组织培育,成立“民族志愿服务联盟”,统筹组建“银龄调解队”“青年互助队”等5支特色队伍,围绕居民需求常态化开展“邻里互助日”等主题活动,以精准服务激发参与热情,切实提升各族居民自治意识与参与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四是空间互嵌,聚焦生活场景优化,打造“15分钟民族融合生活圈”。整合辖区2所大型医院、5所幼儿园、3家综合超市等核心文化资源,配套共享停车场3个、便民商业网点432家,实现生活服务“零距离”,同时升级文化与居住阵地,改造一站式服务大厅,增设含8大功能室的“石榴籽”邻里文化空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绿地优化、管线升级与适老化设施建设,为各族群众筑牢安全宜居家园。五是心理互嵌,注重思想共识凝聚,强化情感联结。创新“三维宣教”模式,通过因地制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长廊、组建“银龄讲师团”、利用社区新媒体推送“互嵌故事”,深化价值认同,开展“心理融合”行动,设立“心灵驿站”,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专题讲座,建立各族群众互助帮扶机制,切实提升居民归属感与凝聚力。
大武口区怡心社区通过完整社区建设中多维度、立体化的互嵌式建设举措,推动辖区各族群众在经济、文化、社会、空间、心理上深度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奠定坚实基础。

大武口区怡心社区因地制宜一体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长廊

大武口区怡心社区一体化实现民生服务“零距离”为各族群众筑牢宜居家园
利通区裕西社区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 绘就“石榴花开”新画卷
吴忠市、利通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利通区金星镇裕西社区通过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与完整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全龄友好、民族交融的幸福家园。主要做法与成效:一是空间互嵌:织密“共居共学”网络,夯实民族团结根基。优化物理空间载体。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为辖区各族居民提供便捷、均等的公共服务。增设“红石榴议事长廊”“友邻有家”网格驿站,确保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家庭、每位居民。强化主线意识。社区党委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完整社区建设的核心主线,打造“石榴籽家园”、“民族团结小广场”等特色阵地,定期开展“石榴籽故事会”,讲述各族群众邻里互助暖心事迹,营造“一家亲”氛围。二、服务互嵌: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提升民生幸福质感。深化网格化服务机制。划分7个网格,组建“暖心小分队”,常态化走访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建立台账精准帮扶,通过“线上点单+上门办理”模式,提供帮办代办、慰问帮扶,通过“微心愿墙”收集并解决各族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升级社区食堂,推出60岁以上老人6元/餐普惠政策,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智慧赋能基层治理。作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社区联合筑云科技开发“云筑家”完整社区数字化平台,集成政策咨询、在线报修等功能,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闭环服务,简化操作流程惠及辖区各族群体。三、文化互嵌:激活“共事共乐”生态,凝聚社区向心力。文化浸润促交融。依托“我们的节日”,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节点,精心组织“送春联春福”、“邻里集市”“邻里百家宴”等文化联谊活动。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展剪纸、刺绣等课堂,为各族居民提供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增强文化认同和共同体意识。全龄服务精准覆盖。开设“塞上乐龄”老年大学,提供舞蹈、合唱、健康讲座等服务。打造“七彩阳光”假期公益课堂,开展作业辅导、非遗手工、科普体验等课程,缓解双职工家庭假期托管难题。志愿力量汇同心。发挥“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品牌效应,联动退役军人、“两新”群体、在职党员、退休党员、青年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矛盾调解、环境卫生整治、法律咨询、义诊义剪等公益服务活动,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各族居民感情。
利通区裕西社区将继续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抓手,深化“石榴籽”品牌建设,拓展智慧治理应用场景,持续推动“儿童友好、青年融入、老年宜居”的全龄友好社区建设,将民族团结的基因深深融入社区肌理,让居民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完整社区环境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奏响裕西民族团结、社区和谐的“新乐章”。

利通区裕西社区打造“民族团结小广场”开展“邻里百家宴”等联谊活动

利通区裕西社区打造“民族团结小广场”开展“邻里节”活动
青铜峡市北苑社区宜居高质量生活环境绘就石榴花开“一家亲”
青铜峡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进一步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进青铜峡市北苑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社区组织的传统节日文化汇演切入,积极搭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平台努力建设“一家亲”互嵌式社区,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主要做法与成效:一是共享文化符号,深植认同之根。写春联、包粽子、吃月饼、参与民俗表演,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符号,在节日活动中成为北苑社区连接各族居民的纽带。当不同民族的孩子一起制汤圆、猜灯谜、做香囊,他们共享着 “节日” 的喜悦,这份共同的记忆,成为最自然、最深刻的民族认同教育,让 “我们同属中华民族” 的观念悄然扎根。二是共融交往交流,浇灌团结之花。从活动筹备到登台演出,处处都是各族居民交往交融的场景:排练时,大家互帮互助、切磋技艺;演出后,邻里间问候寒暄、分享美食、交流感受。一句 “你这舞跳得真好”“这粽子包得精致,我得学学” 的真诚赞美,一次演出后的合影留念,都在打破隔阂、建立信任。社区里的回族李奶奶与汉族张阿姨,便是在端午节活动中相识相知,如今已成无话不谈的好姐妹,这份跨越民族的情谊,正是在一次次互动中生根结果。三是共展多元魅力,绘就和谐之景。社区舞台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沃土,让每一种民族特色都能绽放光彩。春节汇演中,传统秧歌、武术与民族花儿、回族舞蹈同台亮相;节日活动里,不同民族的服饰、美食、技艺相互映衬。多元文化的展示,不是为了区分你我,而是为了呈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和谐画卷,诠释 “中华民族大家庭” 的丰富内涵。当观众为每一个节目鼓掌喝彩时,那份欣赏与包容,正是共同体意识在心底的共鸣。
一场成功的节日活动,离不开北苑社区党员干部的精心组织,更离不开各族群众的民主参与和建言献策。从节目策划到场地布置,从安全维护到后勤保障,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协作,真正实现了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这正是北苑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让居民从 “旁观者” 变为 “主人翁”,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青铜峡市北苑社区宜居高质量生活环境绘就 “一家亲”
盐池县南关社区“1450”“红邻壹家”民族融合新路径
盐池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进一步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进盐池县南关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两邻理念,打造“红邻壹家 攻破‘南’关”社区品牌,推行“1450”(有事我来)工作法,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群众生活品质和社区治理水平双提升,实现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主要做法与成效是:一是织密一张网格,打造红色“联盟体”。社区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建强网格党支部为主抓手,充分发挥四级网格化管理作用,充分发挥辖区4个网格党支部作用,统筹14个行业部门、共建单位以及网格协理员、老党员、妇联执委、退役军人等77名专业化力量和群防群治力量,实现组织体系横向联结,确保民情在网格掌握、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社区紧盯各族群众需求,通过“三个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助老助困、民生事项等实践活动,让各族群众享受“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服务,共唱幸福曲。二是锻造四支队伍,吹响治理“集结号”。采取群众自荐、各族群众互荐等形式,从社区老党员、热心各族群众中吸纳社区志愿者100余人,打造“小巷唠嗑、老高来说事儿、红邻壹家、和邻壹家”4支志愿服务队,发挥志愿者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以“唠嗑”“拉家常”的方式,将各族群众的“大事小情”入账处置,参与志愿服务者260余人,通过打造哈喽“善”良人善行惠邻坊,慰问空巢孤寡困难户100余户,不断增进邻里感情。积极协调10余家职能部门协商解决小区周边道路破损、房顶漏水、健身器材缺少、供暖、供水、供电、垃圾分类箱设置使用等民生问题,把各族群众的事办在各族群众心坎上。去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10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50余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三是完善五项制度,弘扬共治“主旋律”。建立完善“矛盾纠纷研判、联席会议、网格+、近邻解纷、积分+文化”5项制度,积极推行多元共治共建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10家共建单位职责,24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帮助解决民生实事。打造“红色物业”党群服务驿站,探索“1+5+X”工作机制,推行社区与物业、业主委员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16名楼栋“红管家”、42名单元长,通过“五联”“三会”等载体,推动社区党组织与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依托社区党群服务站、网格党群服务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盘活公共设施空间,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睦邻文化活动,以文化吸引各族群众走出家门,拉近邻里距离,推动社区各族群众从“陌邻”变“睦邻”。依托我们的节日、民族团结进步月等,开展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2场次,引导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融越亲。健全完善民情恳谈会、协商议事会、社区事务听证会等制度,将业主满意度纳入物业考核依据,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板凳会、圆桌会、电子屏、宣传栏、小喇叭等形式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故事,营造了社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四是实现零距离治理,架起服务“连心桥”。社区致力于在保障民生上做“加法”,在巩固治理成效上做“乘法”,切实把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难题逐项“归零”,联合社区公安、流动法庭打造“法官+社区+网格+N”调解室、社区智慧警务室,不断畅通各族群众诉求渠道,现场为各族群众调解纠纷40余起,给予法律援助10余次。聚焦“一老一小一妇一新一青”服务保障,探索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以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阵地换服务,引进社会化运作机制,通过“公益+项目+市场”的方式,打造“惠邻壹家”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开展微心愿活动2场次,组织30余名外卖小哥参加社区趣味运动会、安全知识培训等,让他们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惠·青春”为青贴心服务,在团县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对接返乡大学生到社区进行服务,社区打造青年之家和青年自习室各1处,达到双向赋能,形成青年与社区双向奔赴。同时,常态化开展“惠邻壹家·万事大集”公益市集活动,提供价格普惠的社区服务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15场次,打造社区食堂,解决100余名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以“小切口”撬动民生治理“大课题”,把暖心服务做到家门口,用精细治理与各族群众描绘“幸福梦”。
下一步,盐池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进一步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进盐池县南关社区牢固树立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让“中华民族一家亲”融入社区日常、持续升温。

盐池县南关社区打造“红色物业”党群服务驿站

盐池县南关社区常态化睦邻文化活动推动社区各族群众从“陌邻”变“睦邻”
灵武市水木灵州社区铸牢民族团结基石互嵌绘就完整社区幸福图
灵武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灵武市水木灵州社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完整社区建设为导向、集党建引领、服务共享、文化共融、多元共治于一体的互嵌式社区发展新路,让各民族居民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中凝聚 “一家亲” 共识。主要做法与成效:一是党建领航强根基,筑牢互嵌思想“压舱石”。社区党委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功能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全覆盖。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融入理论学习和党员教育中,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同心暖民心”宣讲活动等载体,让党员群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同时,社区党委主动 “破圈”,统筹辖区17家单位资源,建立社区党建“朋友圈”,以“1+2”模式精准结对帮扶52户困难各族群众。创新“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累计圆梦182个“微心愿”,在精准服务中拉近各民族距离,推动 “凝心聚力红色家园” 建设走深走实。二是服务共享暖民心,搭建互嵌生活“连心桥”。为打破空间与服务壁垒,社区通过腾挪合并、共驻共建,在居民小区打造集党员学习、居民协商议事、文体活动、小微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邻里驿家”,为各族居民创造“抬头能见、举手能及、迈步可至”的共享空间,让“共居共乐”成为社区日常。围绕 “一老一幼” 等重点群体,社区设立 “医 +” 健康驿站、人大代表联络站、老年大学、0-3.5 岁公益早教课堂等便民阵地,让优质服务覆盖各族群众生活全周期;采用“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融合模式,结合“红色星期五”工作机制,深化“幸福来敲门”“1450”关爱行动,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以服务互嵌推动空间互嵌和美家园建设落地见效。三是文化共融聚共识,激活互嵌精神“源动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居民心灵,社区依托“我们的节日”“幸福邻里”“民族团结进步月”等特色活动载体,举办“金蛇纳福迎新春 和谐社区一家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各族居民在民俗体验、文艺展演中增进文化认同。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邻里学”等活动,持续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深入挖掘各族群众中的优秀典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引导各族居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同向同行,共同迈向现代化。四是多元共治促和谐,打造互嵌治理“新格局”。坚持党组织引领下的多元协同,社区组建红色物业、红色业主委员会,构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联合巡检,持续提升小区管理服务品质;推进社区“微更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改造、手绘民族团结文化墙等项目,让社区环境既整洁宜居又充满温度。为畅通治理渠道,设立“红色议事厅”,通过“三官一师一员”进社区及“书记今天在这里”等方式解决各类民生、矛盾纠纷等问题200 余件,让各族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主力军,共同营造守望相助、和睦和谐的社区氛围。
灵武市水木灵州社区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嵌式社区创建举措,使各民族居民如同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宁夏”的生动局面,为完整社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灵武市水木灵州社区文艺汇演活动

灵武市水木灵州社区多元共治促和谐,打造互嵌治理“新格局”
沙坡头区恒祥社区构筑精神相依美丽宜居安宁和乐的美丽家园
中卫市、沙坡头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文昌镇恒祥社区依托完整社区项目建设,创造居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构筑精神相依、美丽宜居、安宁和乐的美丽家园。主要做法与成效:一是打造共居环境,建设“舒心”家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完善硬件环境,营造文化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全面优化整体环境。通过打造“一栏、一场、一馆、一讲堂”有形阵地,在社区广场、小区门口等显著位置张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让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完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所,打造小区活动室,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广阔平台;通过增设健身器材、棋牌座椅等设施,建设口袋公园、植绿增绿为居民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各族群众在惬意的生活空间中,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互动,幸福生活在家门口不断升级。二是搭建共学载体,实施“凝心”工程。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搭建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体系,线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成立 “网络主播党支部”,发动党员、网红主播等群体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以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吸引了众多居民关注,让党的声音与民族团结理念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线下,组建 “祥和 178” 宣讲队、“恒之舞”舞蹈队等文艺文化团队,深入社区各个角落,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文艺演出等形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促进者、践行者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共建机制,构建“齐心”格局。积极发动各族群众、引进社会力量担当社区治理“合伙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居规民约,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们自主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中。引导群众参与社区自我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鼓励居民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解决社区内的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吸纳党员、居民代表组建解忧管家团,深入网格收集社情民意,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引进社会组织、组建志愿服务队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发起“恒祥益起帮”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我为邻居做件事”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展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面。四是完善共享体系,优化“暖心”服务。把改善民生作为凝聚各族群众人心的基石,探索实践“社区共享伙伴”模式,为各族群众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联合物业盘活小区公共活动用房,建设“美丽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可以举办手工制作、书画展览等活动,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打造“恒艺创”手工坊,举办钩针编制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开设爱心食堂,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餐食服务,解决他们的就餐难题。引进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开设舞蹈班、古琴班等课程,丰富中老年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老年学员们在这里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提供多样化法律服务等。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障,从就业培训到社会保险,保障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五是探索共事模式,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政治基础。大力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实践活动,整合共驻共建单位、党员干部等力量,协调解决恒祥国际小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裸露土地绿化等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让各族群众“共享”社区发展“红利”。邀请网络主播党支部委员石建红常态化开设公益课堂,为辖区的宝妈、灵活就业人员等讲授自媒体运营技巧,从账号注册、内容创作到粉丝运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在培训过程中,各族学员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内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群众交流和合作,增进信任和友谊。六是深化共乐文化,营造“开心”氛围。打造“祥和一家亲”邻里文化,增进群众情感共识,通过共庆 “我们的节日”、开展邻里节等群众性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在春节期间,各族居民一起写春联、包饺子、表演节目,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在邻里节上,大家一起看节目、品美食、做游戏,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增进邻里情谊。这些沉浸式、体验式的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互动中建立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亲密关系,形成和谐共处的社区氛围。以文化认同为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举办“创意流沙画”、“小小中医师”等特色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一步,沙坡头区恒祥社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多角度、全方位、广覆盖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与完整社区建设工作深度融合、走深走实。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同绘就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的美好画卷,努力打造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理想家园。

沙坡头区恒祥社区构筑精神相依美丽宜居安宁和乐的美丽家园

沙坡头区恒祥社区植绿增绿打造共居环境,建设“舒心”家园
工作信息收集、整理、编辑:杨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