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正文

关于印发《2022年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人: 文章来源: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宁工改办〔2022〕2号



关于印发《2022年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成员单位,各市、县()和宁东管委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决策部署,自治区工改办根据国家2022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2022年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经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同意,现将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并按照月报制度每月及时上报工作推进情况。



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22218


附件


2022年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制度改革工作要点


2022年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911号、〔202125号和建办发〔202097号、宁政办发〔201939号文件精神依据国家工改办整体工作安排和《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报告(2021)》,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化审批进程,提全流程在线审批效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办事便利度,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一、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

(一)规范审批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标准,落实《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操作指引规范》,明确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审批材料、审批依据、审批条件、适用范围和审批时限等,凡无明确法律法规依据的事项、材料、环节全部取消,坚决杜绝“体外循环”“搭车审批”。将涉及审批中的报告书编写、技术审查、专家评审、意见征询、现场勘验、公示公告等全环节用时全部纳入审批计时,在审批系统中规范设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一网通办”。

(二)深化分类定制审批。全面推开15类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定制审批”,对各类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材料、流程、环节、时限进一步优化,实现更加精准规范的“主题式”审批。在简易低风险项目中全面推行“清单制+承诺制”改革,规范可实行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承诺书文本制式和事后监管措施,提升审批效率。探索在新基建等更多领域开展工程建设类项目定制审批。

(三)推广并联审批模式。总结提炼各地试点经验,制定联合测绘、区域评估等标准化审批流程和操作细则,进一步深化全流程在线并联审批改革,对并联审批事项及办理规则进行细化。进一步扩大施工图设计文件免审范围,将风景园林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专项工程,和单体建筑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单跨小于10米且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的低风险建筑工程等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免审清单。有序放宽乙级及以上勘察设计企业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免审的条件。依托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和数字化审图平台,对施工图审查各环节进行在线监管,提升联合审图效率。

(四)优化联合验收办理。进一步完善“一口受理、多部门协同”联合验收机制,以标准验收事项为基础,制定联合验收规范化在线办理细则,逐步推进将交付使用前相关事项纳入联合验收程序。对实行联合验收的项目,以竣工联合验收意见书为要件直接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探索推行单体工程竣工验收,对办理一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涉及多个单体工程的建设项目,在符合质量安全、达到使用功能条件下,可采用单独竣工验收方式,验收合格后即可单独投入使用。

二、着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水平

(五)加大“多规合一”应用。加快“一张蓝图”编制和成果应用,推动完成各地“一张蓝图”数据在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中的布设,为联评联审提供支撑。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协同机制,细化项目前期策划办理流程和操作细则,全面推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使用,推进项目前期部门协同联动,规范会商流程和规则,大力提升项目策划成熟度。在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内积极推进“标准地”审批模式,大幅精简项目落地手续。

(六)提高在线审批质量。按照“应进必进”原则,以全流程、全覆盖、全环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审批事项覆盖率,对应纳入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的事项全部纳入,实现高频办理事项审批100%覆盖。按照“审批所需”原则,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增加端口,细化流程设置和对接要求,将按国家规定由专业系统审批的数据全部接入,实现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实时共享,全程共用。

(七)加快系统优化升级。加快宁夏工程建设监管系统迭代升级,重点针对重复审批、二次录入等问题进行优化开发,全面提升申报、审批便捷度。建立审批系统存在问题动态调整机制,对实际审批过程反映的合理化问题及时优化。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和电子化材料在审批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审批。优化审批监管系统统计分析功能,定期公布数据、提出建议,杜绝提前预审、线下办理和“秒批秒办”“逾期审批”等问题的发生。

(八)扩展审批改革层级。根据审批实际和权限层级,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向园区、市辖区覆盖延伸,合理分配审批系统账号,打通各个关联接口,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以“数据跑腿”为重点的“零障碍”审批。着眼项目全流程审批和全过程关联,推进审批系统与相关专业系统融合联通,同时向公共资源交易、用地报批、建筑市场管理、不动产登记、房屋备案登记、税费收缴、批前公示等领域全链条延伸,构建关联度更强、共享度更高的在线审批管理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审批辅助服务功能

(九)优化审批大厅设置。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大厅规范化设置,按照精简、高效、规范、实用原则,在项目审批大厅设置集成服务区,按照实际需求提供办事指南、材料清单、信息咨询等服务,因地制宜推进全过程免费代办服务,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体验感。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审批服务向手机终端延伸,探索推行简易审批事项“掌上办事”模式,让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十)推行智能审批服务。全面提升智能化审批指引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审批系统中“点单式办事”和信息提示、逾期预警等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设施,继续在各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推行“电子化”辅助指引、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服务,推进远程视频审批、办事、勘验模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接入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实时评价窗口审批效益。

四、全面提升审管联动水平

(十一)加大审批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审管一体化”数据对接,重点打通与宁夏建筑市场监管服务系统的实时联通,细化施工许可与质量、安全报监手续在线办理细则,推进数据同源、全程共享,实现“无缝对接”的审管联动。推行以信用管理为链条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管一体化模式,推进与“审管联动一体化”平台深度对接,加大对实行告知承诺审批的事后监管力度,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信易批”、联合惩戒等差异化信用管理。

(十二)推进工程质量管控。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控措施,依托审批系统与建筑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实时联能功能,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后质量安全监管。将部分符合条件的验收事项纳入过程性监管,探索依据前期检查、监管各类文字、视频等资料作为后期验收备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收费行为,降低审批和监管中的材料费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坚决查处无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行为。

五、进一步优化中介服务管理

(十三)推行“中介服务超市”。依托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面推开“网上中介超市”服务模式,制定中介服务规范化在线办理流程,各地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中介服务机构全部进入“网上中介超市”开展服务,除有特殊规定的外原则上全部取消线下中介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服务内容、项目、收费公开公示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

(十四)提升市政报装水平。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水、气、暖、电和通信报装事项在线办理,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企业自有专业办理系统,分类制定规范化受理和办理操作细则,提升服务和办理便利度。进一步优化市政外线工程审批方式,探索在水气暖电等外线施工工程进行极简审批,在规划、绿化、路政、占掘路、物料堆放等许可环节全面推行并联办理。

六、全面构建全过程协同保障机制

(十五)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定期召开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现场推进会,加大部门间沟通协作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提升整体体改革成效。充分发挥各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席会议等制度,强化全流程业务协同和集成,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十六)建立全员培训机制。年内在区内区外分别举办一次培训班,将全区所有市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管负责同志及一线审批人员再轮训一遍。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指导市县在对本部门开展培训基础上,重点对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水气暖企业、监理设计单位及具体办事人员开展培训。鼓励各地针对重点环节和瓶颈难题开展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向全区推广,特别优秀的向国家推荐,年内在全区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十七)实施改革纠偏机制。依托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对要点提出的事项全部纳入评估范畴。围绕国家监测范围和指标,探索利用审批监管系统按月开展在线评估评价,提升评估效率。充分发挥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投诉、建议小程序作用,通过厅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发放调查问卷,畅通意见建议反馈通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时回应企业关切,进行改革纠偏。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