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建函〔2020〕100号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现就丁洪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区人口流入举措的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镇承载力和品质为工作重点,为吸引人口流入我区,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顶层设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制定《宁夏特色风貌规划》《宁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宁夏回族自治区民用建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技术规程》《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技术导则,指导市县开展城市绿地和绿化建设、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海绵城市建设、历史建筑保护等人居环境建设工作。银川市等城市针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旧城更新等城市规划管理棘手问题,开展了5类11项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石嘴山市编制城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科学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优化老城区生活环境,提升环境品质。
二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网密度,因地制宜推进自行车道、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优化“绿色出行”环境,不断改善停车难、出行难等问题。全区现已建成城市道路3878.67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约24.85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针对“马路拉链”、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资金12亿元,支持银川市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全区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2.3公里,已完成部分管线入廊工作。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81亿元,33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全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8亿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较2017年增加37%,供热管网总长8236公里。全区用气人口达到365.72万人,消耗天然气28.73亿立方,天然气汽车加气站243座,用气普及率为89.98%。
三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全区排查出的13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公众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吴忠市、银川市被确定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分别获得补助专项资金4亿元、3亿元。积极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水十条”要求,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和2020年共争取中央及自治区污水处理领域补助资金3.1亿元,加快补齐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截止2019年底,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85%,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83%,提前完成全国“十三五”末的目标任务。提高城市道路清洗保洁机械化作业效率和质量,促进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全区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制定印发《关于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银川市推行“区块链+垃圾分类多方联动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现已建立绿色业主1.4万户。全区90%的行政村垃圾得到治理,237个行政村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立村垃圾分类收集点400余处。
四是加快旧城更新改造。以“城市双修”、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等试点工作为抓手,不断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银川市、中卫市“城市双修”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近300个,有效改善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银川市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固原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等12个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银川、吴忠等七个城市,贺兰、彭阳、泾源等七个县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称号。全区共建成城市公园171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81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27%。中卫市“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打响城市环卫保洁全国品牌。固原市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累计投资26.18亿元,实施118个项目,实现了区域整体治理。加大城镇住房保障力度,对16.97万户城镇中低偏下收入群众实施了住房保障,2020年改造棚户区5300套。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争取中央及自治区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104192万元,2019年至2020年全区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共80440户(套),有效解决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全、设备老化、服务功能不健全、居住环境差等问题。
五是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大力推行数字化城管,建立“街道网格化”“数字执法”和“数字市政”,将数字城管、视频实时监控、环卫作业车管理、环卫外勤助手、渣土车智能管理、执法队伍管理等融为一体,推动数字城管向民生领域延伸,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序推进自治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和市县数字平台的数据对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进“强转树”专项行动。推行“三项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全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十条禁令”》等有关规定,规范日常执法行为。
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激发投资活力,从全面推行网上审批、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继续压减审批时限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4个方面,着眼打造审批更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准的一流营商环境。调研梳理以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策中的‘堵点’和‘难点’,将111项审批事项按照‘减、放、并、转、调’的要求,取消6个、下放1个、合并35个、转变管理方式8个、调整审批时序14个、实行告知承诺12个,规范保留77个。5个地级市、14个县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承担审批职能的工业园区,全部公布了审批事项清单,并在全工实现了项目生成管理、审批服务“一网通办”。积极推进“大并联”审批方式,将与土地使用有关的11项审批事项、与设计有关的12项审批事项、与施工过程有关的13项审批事项等分别放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等阶段并联审批。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9类事项列为区域评估并改由政府统一实施,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等5个事项合并为一个综合测绘事项,实现“一口受理、统一确认、限时办结、成果共享”。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挥住建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