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顾问 郝林海
2013年10月30日
“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这个命题,产生于宁夏的工作实践中。我回忆最早是由银川市的干部在上世纪90年代未提出来的。当时提出两句话:一句是“大银川小宁夏”,一句是“宁夏突出的特色是不但小而且集中”。这是相比周边省份说的,青海也小,但是不集中;甘肃穷,很分散,不集中。当时提出这两句话是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两点特色,宁夏有可能发展得快些,有可能有突破性地发展。
提出这个观点以后,逐渐被自治区领导认可,有些中央领导在讲话时也引用了这个话,像吴邦国同志就讲过。所谓“大银川”,当时的意思不是指银川本身有多大,银川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是个小城市,和其他二线城市相比也不大,更不是指这个城市的外延和规模要搞多大。后来曲解了,把银川和宁夏全省相比较,所占的比重是大头,这在全国是少内见的。一个省会城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占全省50%以上的省不多见,所以归之为“大银川”。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就是银川同志在说这个话时有些情绪在里面,那时的自治区政府和现在不一样,当时部门制约相当严重,自治区就是自治区的,银川市就是银川市的。银川市的干部有些情绪,认为宁夏虽然是一个省的框架,但不如一个市,而自治区和银川市分得的这么清楚,必定会影响宁夏的发展,应该重视发展集约都比较高的银川市,因而提出大银川、小宁夏的观点。所谓“小宁夏”,就是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口、区划面积来看,我们虽然是一个自治区,是一个省制,但实际规模就是一个城市,甚至有些方面还不如一个城市。这是事物的本质。不能因为我们是一个自治区就以为我们和大省一样高、在一个起跑线上,一样的模式发展,一样的思维、动作,这样你永远不能摆脱欠发达的地位。所谓“小而集中”呢?“小”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GDP、人口、规模、面积就是小,但是小而且集中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很好地认识这个特点。宁夏的主要经济包括财税收入、煤炭资源、土地、水都集中在以银川为核心的北部地区,这个集中度极高。“集中”这一点我们过去往往不认识,这个是兄弟省少有的,特别是一些穷的省、小的省,如贵州、青海、甘肃。它们或者是小,或者是穷,但是不集中,人口众多,范围分散,地域辽阔。宁夏恰恰不是这样。那么这样一个认识对自治区来讲,开始接受了,并且在实践当中有所尝试。后来提出的“沿黄城市经济带”就是在这种思路影响下操作的。然而,这只是有所体现,起了个头,在实践中并没有有计划、有目的、全面地来认识这个问题,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体系来指导这个实践。
“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这个意思大家都能理解,也都能接受,认为符合宁夏的实际。在中国,宁夏确实有这个特色。但是,这种表述我认为十分不准确。为什么要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建设呢?大城市的问题太多了。现在来说,大城市病现在已经不可治愈。就业、污染、交通、管理、治安、民生等等,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毛病,摊子铺得太大,大城市病已经濒于高峰,很难治愈。所以,我们要建设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这不是宁夏的追求。那么这句话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宁夏的人口、经济、区划面积相比较而言实际就是一个大城市的规模,如果我们按照惯常的一个省的模式去规划、建设、发展就会有问题,就会和其他省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永远不可能有我们的规模优势。城市经济讲究规模优势,你搞一个工厂是有规模的,一个化肥厂30万吨是合理规模,搞得太小了就没有规模优势。麦当劳为什么不到银川来?这里面有一个城市规模问题,虽说银川人口也不少,但它在北京搞效益肯定比在银川好。如果我们实际只是一个城市的框架规模,硬要把它作为一个省的规模去发展、去管理,就会没有规模优势,就会永远落后,永远是欠发达地区。你的发展永远没有特色,只能按部就班,排在最后。这个本质,就是要大家便于思考,利用好宁夏“小而集中”这种其他省不多见的优势,规划、建设、发展我们的宁夏。还有一层呢,我觉得这个说法的本质,是想体现规划、建设、管理在宁夏应该更加集中的意思。
按照李建华同志刚才的讲话说几条具体的建议:第一,对这件事情要在实践中总结,在我们泛泛的说法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到理论认识。梳理一下思路,确实符合宁夏的,就要把它作为党委的工作指导、今后几年发展的一个目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这个认识之下要有一个规划,是五年、八年,还是十年?到什么程度?李建华同志来宁夏后抓这个事情,现在正在搞一个“空间战略发展规划”,我觉得非常重要。无论这个统一的认识将来党委是出一个“意见”,还是出台一个“规划”,我认为必须要有一个足够的高度,有足够的权威性。要有前所未有的改革勇气,而且这个规划要能够统筹“十二·五”规划,包括其他的国土规划、产业调整规划,都应该服从这个空间战略发展规划。这样统一认识、统一目标,规划有具体实施的措施,才是一个正确的目标,一个正确的方向。
第二,“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建设”要体现“集中”这个思路,要在我们所有的工作当中、在改革的措施当中体现。大城市有通病,我们追求的不是那个病,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中国也好,国外也好,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经济发展是快的。大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实事,我国也是这样。我们要去掉它的病,抓它的本质、抓它的内核。它的经济为什么发展得快?本质就是“集中”。集中了以后,就有相对的综合优势;集中了以后,有相对的规模优势;集中了以后,就有生产力要素聚集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区域发展快的原因。所以,宁夏如果下一步要贯彻这样一个思路,一定要在“集中”上做足文章。
我的具体建议是:首先,要向银川为中心的北部集中。产业、人口、城市要向北边靠,建立一个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当然要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山川互补、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以银川为中心向北部集中,产业、人口、城镇体系要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更加集中,而不是现在的分散。特别是生产力的布局上,这几十年来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太多。回顾这20年来,宁夏做得好的、有亮点的,都是集中度比较好的;做得差的、不足的,都是不太集中的。比如宁东的发展,就是自治区高度集中的结果,不像山西、内蒙这些地方,富了老板、穷了国家。宁夏在这件事情上“集中”,不给个体,不给个人,就是要给国有企业。当时是顶着压力,集中发展宁东,宁东干成了。如果没有宁东,宁夏今天的数字就没法看了。特色农业“集中”,党委、政府直接抓。过去不是这样的,靠天吃饭,不允许你种夏粮,就是“压夏”。现在特色农业基本上起来了。生态移民也是这样。在司法移民的基础上一轮一轮地搞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搞了不少,花了100多万。煤炭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都是宁夏做得比较有特色的地方,都是靠“集中”。而做得差一点的,比方说第三产业,自治区没有放手做,就是放任,成不了气候,现在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旅游业基本上是分散的,管理也是分散的;小的高耗能工业都是分散的。凡是不太“集中”的,都做得比较差。因为宁夏的区情决定了你就是这个设计、这个架子,集中了,一竿子到底了。特别是集中规划、产业布局上,做到了就发展得好。再一个“集中”体现在公共服务上,就是一体化。宁夏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市的规模,一定不要学其他大省的四分五裂。比如我们近几年提出来的,要建设沿黄城际轻轨或是铁路快速通道、沿黄城际公交,还有沿黄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都提了,但是没有做好。这些事如果做好了,确实是我们的一大特点,但是都没有做。其实从银川到吴忠,到石嘴山市,是完全可以作的。
其次,“集中”要体现在行政管理的框架上。我认为可以借鉴直辖市的管理模式,降低、减少行政层积。宁夏现在是四级管理,直辖市是二级、三级。宁夏做这件事情有基础,就五个市而言实际上已经在做,就是把它怎么样按照这个思路做到底的问题。比如说,宁夏在财政上就是直管县,做了许多年了;在干部管理和大项目管理上也都是自治区直接管的。很多大的事情、大的发展成绩,都是一竿子插到底的。现在我们在推行同心、盐池自治区直管县改革,这样的改革要进一步推进,要提出时间表,在全区推开。另外,自治区这些部门完全可以实行大部门制,没有必要一个省要搞几十个,应该是大交通、大文化、大卫生。像龙头,商务、城建都可以作。这不仅仅是机构本身要压缩,实际上对市县集中发挥宁夏优势是非常有好处的。自治区就是要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和产业布局上的决策权,就是一盘棋,书记说了就算,主席说了就算,不能你搞铝他也搞铝,你搞铁合金他也搞铁合金。要“集中”,这就是宁夏的优势。比方说内蒙的优势是“大”,它就要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是大省的作法。而宁夏就是要“集中”。说穿了,直管县这个试点,实际上是直管市和直管县的问题,县和市的管理目标是不同的,自治区直接管县可以减少一个层次。减少这个层积,行政框架管理更加紧凑,也便体现了“集中”的优势。
再次,就是关于城市化率的问题。宁夏真正的城市化率,不是说户口率,应该是实施城市化增长速度和每年设定的目标要大大高于其他省来体现“小而集中”这个城市化优势。它不能是表面数字,一定是产业支撑的,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支撑的。也就是说,宁夏的城市化率应该超常规一些。对宁夏来讲,我们的发展优势能够与其他省,像甘肃这样的农业大省、贵州和广西这样人口众多的大省相比,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像青海,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要几百公里。我们有这个优势,城市化率上应该有超常规的发展目标。真正的城市化率,就是在我们已经做的基础上要有一个可行的、可持续的支撑,要有一个体系。我有两点建议:一是硬的头,一个是软的配套。现在突出的问题并不是硬的头,而是软的配套。我们不可能再做一个模式,像生态移民那样再拿一百多个亿、数百个亿来做这件事,这个项目就是要融到各地,银川市就是银川市,石嘴山市就是石嘴山市,你按照你的发展来做一个体系、做一个方案,但主要的是它的软件。配套、服务、孩子上学、产业发展这个事情,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点建议,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宁夏的行政区划设置。要考虑宁东对宁夏经济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考虑它的发展时机和周边环境,考虑设立宁东市这项工作。另外在行政优化设置上,近期要考虑银川市、永宁、贺兰什么时候设区,要在规划、管理、建设上按一个市区来做,非常迫切。青铜峡市要和吴忠的利通区并在一块考虑,平罗、大武口是一个。还有就是海原新区,这是前几年扔下的包袱,但是我们不能绕过去,这个事如果办好了,它能成为我们小而集中、一城化发展的北部一个非常好的桥头堡;如果办不好,它是我们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包袱,它已经花了巨大的投资,不光是资金,那个区域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一边和北部衔接,一边联系固原山区,非常重要,土地条件、水利条件、资源条件都非常好,不能够半途而废,不能够视而不见,要研究这个问题。▲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