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正文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19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发布人: 文章来源: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阅读量:

我要打印         关闭

A

〔公开〕

宁建函〔2023671


马铁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做好顶层设计,落实相关管理规定

(一)持续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针对城市地下管线、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等市政基础设施底数不清、统筹协调不够、运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

(二)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指导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建立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推动相关部门沟通共享建设计划、工程实施、运行维护等信息。指导各地坚持地下管线工程先深后浅原则,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期,严禁分散无序施工。地下工程施工全面排查周边环境,做好施工区域内管线监测和防护,避免施工扰动等对管线造成破坏。科学制定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年度改造建设计划,强化工程质量安全要求,争取地下管线工程与地面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努力做到各类地下管线工程一次敷设到位。

(三)公开项目建设信息。指导各地认真落实《招投标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2021)》《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采购透明度评估指标及评分办法》,按规定程序组织实施工程项目招投标。依托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网站,推进公示制度建设、采购预算、政府采购过程、合同管理、中标情况、信息公开管理等工作并做到在项目开工前发布《施工公告》,公开项目建设内容、工期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管部门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统筹规划建设,推进市政管线入廊(沟)

(一)编制地下管线更新改造方案。指导各市、县(区)结合全区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等工作,组织编制本地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方案。区分轻重缓急,优先改造安全隐患突出的管道和设施,梳理确定更新改造项目清单和年度计划,有效衔接各类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方案,推进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同步实施。各地将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纳入本地区十四五重大工程,并纳入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库。

(二)坚决杜绝反复开挖路面督促地行业监管部门强化城市道路开挖审批监管,严格执行市政道路开挖提前公示制度,做好源头管控。对涉及市政供排水、燃气、供热、电信、强弱电管线建设需要的,做好设计规划,采取顶管方式统筹进行施工,减少道路开挖频次及面积。同时,优化施工组织,在确保现场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减少道路施工和交通封闭对市民出行的影响,争取做到竣工还路于民。

(三)科学有序推进管线入廊(沟)。指导各地认真贯彻2016自治区物价局、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意见》,抓好具体工作落实。指导银川市印发《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已建设管廊的城市道路原则上不得再进行管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20177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凡建有综合管廊的区域,改建、扩建管线的,全部纳入综合管廊。其他管线根据规划逐步迁入综合管廊,严禁在综合管廊以外规划、建设管线。

三、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推动智慧地下管线建设。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视频监测、环卫、照明设施等面向车城协同的路内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改造,建设智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完善充换电、加气、加氢基础设施信息互联互通。开展智慧多功能灯杆系统建设,依托城市道路照明系统,推进可综合承载多种设备和传感器的城市感知底座建设,积极建设完善智能停车设施。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加快城市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督促各地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促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各基础设施专业监管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融合,将城市道路交通、停车设施、供排水、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地下管线等信息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施动态更新,实现高效协同管理。

(三)实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指导各地搭建城市供排水、燃气、热力、电信、地下公共停车、人防设施等感知网络,运用地下道路空洞等安全检测系统,进行安全监测预警,逐步实现地下管线各项运维参数信息采集、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智能处置。充分挖掘利用数据资源,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辅助优化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更新提升信息系统,及时录入新建地下设施项目相关信息,确保城市生命线工程管理有序、建设规范、安全运营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确定更新改造标准。根据本地实际,立足全面解决安全隐患、防范化解风险,坚持保障安全、满足需求,科学确定城市地下管线更新改造标准,要求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所选用材料、规格、技术等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做到注重当前兼顾长远。结合更新改造同步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智慧监管,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增强防范火灾等事故能力。

(二)柔性引进知名国内专家。为切实提高城市地下市政现代化建设水平,自治区计划从国内柔性引进1-2名城市地下市政建设领域的知名专家,帮助我区从顶层设计上指导开展城市地下市政设施建设工作。对柔性引进的每名知名专家,连续3年每年提供3万元的服务活动经费支持。

(三)加强管道设施运维养护。严格落实专业经营单位运维养护主体责任和各地政府监管责任,专业经营单位加强运维养护能力建设,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巡查、检测、维护,依法组织燃气等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管道和设施带病运行。推动加快燃气等管道相关立法修订工作,建立健全法规体系,积极解决第三方施工破坏、违规占压、安全间距不足、地下信息难以共享等城市管道保护突出问题。

衷心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厅将切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让人民生活更舒心。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825